佛教
spContent=何为佛教?佛教为何?看似简单却不易回答。佛教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而各种文化形式就像这棵大树上的枝叶花果。茂盛的花果枝叶极易吸引人们的眼光,但也常常阻挡着人们看清佛教真实形象的视线
不少熟悉日本文化的网友,可能有听过“七福神”这回事。 在日本民间信仰中,这七个神祗,是财神的代表。 七个神祗,唯一惠比寿是日本民间本土的神祗
中国文化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为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8月18日,以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正式登场。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河南省文物局协办。 展览以“胡风汉韵——南北朝时期”“盛世梵影——隋唐时期”两部分呈现,是一次全面阐释佛教文化东传变革历程、展现佛教艺术发展高峰时期独有魅力的文化盛宴
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增强寺院对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虔信佛教,让佛教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导,灵隐寺于每周星期天举办周末佛学讲座。 欢迎广大信众踊跃参加,聆听梵音,了悟人生,同沾法喜,共证菩提。 本周佛学讲座安排如下: 内容:《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末法时代,众.. 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增强寺院对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虔信佛教,让佛教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导,灵隐寺于每周星期天举办周末佛学讲座
中国文化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为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8月18日,以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正式登场。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河南省文物局协办。 展览以“胡风汉韵——南北朝时期”“盛世梵影——隋唐时期”两部分呈现,是一次全面阐释佛教文化东传变革历程、展现佛教艺术发展高峰时期独有魅力的文化盛宴
2015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下) 人间佛教的宣导与创立是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发展历程中最重大的事件。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程恭让教授的《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 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3 月初版),全文51 万字,正是对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力作。程教授参与佛光山人间佛教的研究工作已二十多年,他受星云大师的邀请,先后于1990 年参与了佛光山《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的编纂工作,1999 年总策划《法藏文库》的工作,2012 年兼职担任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主任,对人间佛教的研究十分深入
中国佛教史上的奇勋: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周年(33/50) 1953年6月3日,一个代表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宗派佛教徒的联合组织——中国佛教协会宣告成立,实现了中国佛教三大语系、四众弟子空前的大团结,成就了中国佛教史上前所未有的奇勋。2013年8月下旬,中国佛教协会将在北京举行八届二次理事会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回顾总结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把握佛教发展的殊胜因缘和大好机遇,满怀信心规划中国佛教更加美好的未来。 1985年10月11日至29日,宏船法师率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佛教观光团来访
《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以通俗的言语,颇具智慧地回应了“人间佛教何以可能”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和现实课题。佛教拥有“人间化”的强大基因,佛陀所开示的一切教法,都是为了增进人间的幸福与安乐,所以,“佛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人间佛教”。对于佛教根本教义过于“消极的”诠释,不利于佛教的人间化,于是,对之进行“积极的”诠释,显得尤为必要
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现证明,中国在六世纪中期就已开始使用石材作为传承佛教文本的媒介,正如安阳小南海石窟的刻经题记中所说 ‘镂石班经,传之不朽’,较之纸质文本的脆弱和容易修改,金石被视为长久保存佛教经典的首选载体。伴随着佛教在中亚和东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佛教石刻材料逐渐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不再局限于佛教经典的镌刻,大量与佛教相关的碑刻题记与墓志也不断涌现,成为研究当时佛教流布与社会信仰状况的重要资料。 2019年8月20日至21日,‘中亚和东亚地区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读’ 研讨会在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 (St Anne’s College) 举行
佛教经济学时至今日依然是佛教研究之中相对冷清的学科领域,其重要性则被严重低估。也正是为了增进各国学界中关注于佛教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教研究论坛与“佛教与东亚宗教”(Buddhism and East Asian Religions [URL])项目资助了2017年6月16日到18日召开的“佛教与商业、市场与功德:古今佛教与经济的互动国际研讨会”。本论文集就是这次会议中部分汉文本以及若干相关领域之中的英文论文的汉译结集,其中共收录了12篇相关著作,覆盖主题包括:南亚、东亚地区历史上的佛教经济,以及对于佛教经济的现代展望
“佛学研究是非常有意思的人生哲学体验。佛学不仅吸取了伦理道德的真谛可算是伦理学,还是具有高深思维力的思辨学。佛学的学问价值研究也非常有必要
河南佛教学院是2005年5月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宗函[2005]191号)、河南省政府宗教事务局(豫宗[2005]52号)批准,由社会捐资兴建、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受河南省宗教事务局行政领导的四年制本科佛教高等院校。办学宗旨:继承佛教传统精神,造就适应现代弘法需求的优秀僧才,推动佛教学术研究,促进国际佛学交流,弘扬优秀佛教文化艺术,续佛慧命、爱国爱教、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培养目标:佛教学术人才、佛教修学实践人才、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佛学专业教学人才、寺院高级管理人才;办学理念:学修一体化,学院丛林化,以依止佛陀正法为中心,以建立道心信仰为意趣,以发心利益众生为根本,以殷重闻思修行为切要;同时,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宗教院校基础课程设置和佛学专业课程外,致力于逐步设立和完善中国佛教文学、音乐、美术、武术、建筑、雕塑、医学、心理学及养生学等学科教育。 本网页并非“河南佛教学院”官网,页面内容是由【炎黄风俗网】编录于互联网,只作展示之用;【炎黄风俗网】与“河南佛教学院”无任何关系,对于“河南佛教学院”网站中信息,请用户谨慎辨识其真伪
5月6日下午,越南佛教会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介绍越南的大佛诞辰(卫塞节2019年)。 尊敬的Thich Duc Thien,佛教教会副主席,秘书长Vesak 2019表示,活动将于12月14日至4月5日在Tam Chuc Pagoda(Ha Nam)举行。 印度副总统Venkaiah Naidu将成为今年弥撒的主要发言人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自1982年创馆至今,已三十余年。馆藏从贝叶、刻版、图书到数位,种类繁多。随着时空更迭,本馆也与时俱进
在释迦牟尼涅槃后的1600多年里,印度佛教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经历了分化、发展、衰坏、复兴的过程,从思想发展的轨迹来看,印度佛教可以被分为五个时期: 一是原始佛教时期,也就是释迦牟尼创教及他的弟子相继传承的时期。这时,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宣说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是其核心内容。 二是部派分裂时期,即佛陀逝世100年后,佛教内部产生了对戒律和教义的不同看法,并且开始分裂,然后形成了许多部派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30日移师台北继续举行。目前首批参会代表已乘东航包机平安抵达台北。 据了解,30日将共有约千名代表分乘4架两岸包机从南京直飞台北,其中最晚一班包机预计于下午4点抵达台北桃园机场
中国文化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为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8月18日,以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正式登场。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河南省文物局协办。 展览以“胡风汉韵——南北朝时期”“盛世梵影——隋唐时期”两部分呈现,是一次全面阐释佛教文化东传变革历程、展现佛教艺术发展高峰时期独有魅力的文化盛宴
世界佛教论坛筹备办公室=Preparatory Office of the World Buddhist Forum 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The Sprea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uddhism 佛教自印度东传全世界,因融入当地的民族性,故造就不同的当地佛教文化,佛教以因缘法先以众缘和合,进而和谐社会的巧妙弘传。佛光山则以[人间佛教] 配合文化、教育、慈善及共修为佛教传播中和民族性融合最重要的思想。 请直接于下方表格内删改修正,填写完正确资讯后,点击下方送出键即可
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
🌸新【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身】之施药观音 佛教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佛教精髓;倡导世界佛友通过念诵佛教经典大悲咒、心经、礼佛大忏悔文及佛教经典十小咒,做一个以“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为修行准则的人;践行种植一棵小树去“保护生态、保护地球”,为社会与自身心灵开创一片净土;“劝恶从善,与人为善”,教化人人爱国爱民、遵纪守法、遵老爱幼,用“友善”去实现一个现代文明富强的世界,团结全球华人为世界和谐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智慧故事】富裕以品质为贵;贫穷以不贪为贵🌸 🌸【智慧故事】父女的肾移植手术,真相感人🌸
本文是针对战后六十年來,台湾佛教界最重要的佛教人间净土思想的诠释争辩和最新应用发展,从战后台湾佛教学术现代化的相关歷史背景,提出系统性的长期观察,环绕着印顺导师的佛教人间净土思想的传播和影响,而逐步展开其与佛教内外的佛教学者的各种关涉之过程演变的說明。同时,也显示此思想的当代活力,正逐渐扩及台湾地区的许多角落。 江灿腾(1992)
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增强寺院对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虔信佛教,让佛教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导,灵隐寺于每周星期天举办周末佛学讲座。 欢迎广大信众踊跃参加,聆听梵音,了悟人生,同沾法喜,共证菩提。 本周佛学讲座安排如下: 内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末法时代众生苦难众多,内有三毒的苦恼,外.. 8.2周末佛学讲座“佛教观照和耆那教观想” 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增强寺院对外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虔信佛教,让佛教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导,灵隐寺于每周星期天举办周末佛学讲座
中国文化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为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8月18日,以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正式登场。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河南省文物局协办。 展览以“胡风汉韵——南北朝时期”“盛世梵影——隋唐时期”两部分呈现,是一次全面阐释佛教文化东传变革历程、展现佛教艺术发展高峰时期独有魅力的文化盛宴
自太虚大师宣导现代人间佛教以来,男女两性平等问题逐渐引起佛教界广泛关注。民国时期太虚大师以及“菩提精舍”女众都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基本达成了尊重女性人格、维护女性权益、宣导男女地位平等的共识。1949 年之后,在星云大师、印顺导师、圣严法师和昭慧法师等人的推动下,台湾地区人间佛教两性平等思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3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上)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意义已不限于它的发源地台湾,而是属于全世界;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意义也已不限于佛光僧团,不限于汉传佛教,而是属于整个的佛教。 有鉴于此,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和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于2013年3月29~31日,在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举办首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邀请40余位学者发表其研究心得,其后不久,在台湾佛光山也举办“人间佛教本山徒众学术研讨会”,这部论文集遴选二场发表作品结集出书,让相关议题的讨论更加丰富。 本部论文集包涵以下五大类研究和讨论的主题: 一、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特质及其内涵 二、佛教圣典与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 三、汉传佛教与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 四、20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嬗变与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 五、国际佛教视野中的星云大师人间佛教
原始佛教时期,佛陀已经为其所制戒律预留了在地化适应的弹性,可以根据不同时地环境加以开遮。佛制戒律传入中土以后,从“五部律”的并用到《四分律》的独重,再从道安所制《僧尼规范》到百丈所制《丛林清规》,中土佛教已经根据具体时地环境做了选择与创制。人间佛教是适应公民社会展开的佛教形态,需要根据佛制戒律的基本精神创制属于自己的戒律规范,方可适应社会形态与佛教形态的双重转变
2016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学术研讨会 两岸学者取得高度共识与肯定 释妙愿 人间佛教学报.艺文=Humanistic buddhism journal arts and culture 2016.05.15 人间佛教的解脱观 ── 读《人间佛教佛陀本怀》有感 释妙愿 人间佛教佛陀本怀:辑要 2020.06.05 星云大师文学创作 -- 《玉琳国师》时代意义研究 释妙愿 2015东亚佛教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5.10.16 -18 从四悉檀析论星云大师的思想 ─ 再论大乘佛教的善巧方便一系概念 释妙愿 人间佛教学报.艺文=Humanistic buddhism journal arts and culture 2019.11.16
中国文化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为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8月18日,以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正式登场。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河南省文物局协办。 展览以“胡风汉韵——南北朝时期”“盛世梵影——隋唐时期”两部分呈现,是一次全面阐释佛教文化东传变革历程、展现佛教艺术发展高峰时期独有魅力的文化盛宴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 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是: 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作为主要的青铜器,其实在佛寺中很多的法器都是采用了青铜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作为其中主要的代表,类似于青铜钟这样的青铜器,其实就寺庙中典型的法具了,它对于佛教的用途,就是来提醒寺庙中人一天的开始和结束,以及一些作息的安排提示等。有很多人就会问,法器不是佛寺那些比较特殊的器具嘛?其实不然,法器可以指的是佛寺中的佛具、佛器、道具等。 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说一定是佛教中的一些特殊器物,或者是什么密宗的法器等,其实就像是佛教寺庙中使用的香炉、木鱼、佛珠,其实它们都是佛教中不可缺少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