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
抵达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有了更便捷的方法! 位于金山乡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是一个教育、修行、文化及禅修的园地,蕴藏着丰富的图书典藏资讯,景观秀丽、建设环保。为了服务广大的大台北区民众,国光客运特地于8月15日开始新增辟“法鼓山园区-台北总站”来回路线,最早一班是上午6点15分从“国道客运台北总站”发车,最晚一班车是晚上9点20分,全程约一个半小时,一日六班次。全票110元,另有半票(敬老票)、月票、回数票等优待票
“死亡,既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桩庄严的佛事。”法鼓山提倡的关怀,是全生命的关怀,从人一出生开始,历经少年、青壮年,乃至年老、死亡的各个人生阶段,都是大关怀涵摄的范畴。尤其,在死亡的面前,我们特别显得无助而渺小,究竟,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人生的最后一堂课呢? “临终关怀”APP收录了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为什么要做佛事》、《超度真的有用吗》、《如何能往生净土》等17种文字及影音开示,以平易近人的文字,介绍佛教的生死观,让死亡不再只有悲凄痛苦,而是教导我们在面对生死示现时,如何才能够利益临终的亲友,更学习如何运用佛法平安幸福地走完一生,走向永远有希望的未来,进而解脱生死苦海的束缚
我们怕少年儿童和禽流感的冲击!今天,中学发布了自身申请书。佛光大学的平稳增长展现不俗,获得了考试和学生的赞赏。 80%超过的分布率显示各方对佛光大学仍然具有浓厚的自信,招生人数仍在稳步增长 今年,资料应用系是最受喜爱的系列车,首次对外开放招收的医疗与水果制造业系列车也获得了不错的战绩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广“山野教育融入教学”,希望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来提升学生对山林环境、生态保育之知识教育,从而建立学生“永续发展”与“品德教育”。法鼓山教联会不定期举办走入大自然环境的“心灵环保一日营”,便是让老师在学习心灵环保的方法后,能随时保持身心的自在及培养敏捷的观照力,进而带动校内禅修风气,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 教联会表示,“心灵环保”的持续推广,希望从老师个人的善用,再把从中的禅悦欢喜推广到班级、校园,更期许能结合佛法与教育,以禅修净化心灵,落实生活与家庭伦理之推动,以智慧来教育自己,以慈悲来关怀他人
高雄地检署于104年4月15日假桥头办公室三楼团辅室,办理易服社会劳动人辅导教育课程--心六伦运动,邀请到法鼓山人文社会基金会的李明珠讲师跟大家分享情绪从哪儿来?当我们想要控制情绪,却老被情绪反扑而陷入困境时又该如何面对浪潮汹涌的情绪波涛?进而提醒大家,别把他人的情绪,揽在自己心上,别把过去的包袱,背在自己肩上,幸福其实不是一种“获得”,而是源自于“放下”,懂得放下过去才能看见充满幸福的未来。 讲师一开始讲述一位有钱的员外,不解为何自己如此有钱但却整日闷闷不乐?而一对捡破烂的夫妇,每天都快乐无比?于是,他决定送他们很多金钱,看他们是否也会变得不快乐;不料,这对夫妻收到后将钱全数拿去帮助更多穷困的人,这时员外才知,幸福原来与贫富无关,与地位无关,人之所以幸福,全在于心之满足。大家若能想通这点,那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以化为乌有,内心也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如何安定身心呢?除了打坐、拜忏、持咒、诵经之外,钞经亦是安定身心的好方法。透过书写经文,一笔一划间,慢慢地沉淀各种情绪,让身心处在一个安定的氛围中。 “福慧钞经”由法鼓山制作,以简单的界面,专属移动网络工具设计,让您随时随地皆可钞经
学佛生活不卡关,法鼓山“快乐学佛人”课程,邀您新春一同来用“功”修行,建设净土。 法鼓山表示,“快乐学佛人”课程,主要的目的是透过生活化的课程来学习基础佛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实际体验修行法门。课程分为3日进行,带领民众认识三宝、认识法鼓山,同时了解法会共修的真谛,进而走入禅修之门,明了学佛的正确方向
数位发展部部长唐凤的办公方式很特别,她不常坐下,反而很常站着办公,她笑着说,“我坐着的话,几乎都是同仁来找我,但如果我站着,我就走动式管理。” 从数位部筹备开始,唐凤就习惯站着办公,同事想跟她讨论开源软件(Open source),随时可找到她;她也在部本部办公室放一幅法鼓山圣严法师的笔墨,上面写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她将高僧智慧融入软件开发中,时时提醒自己初心。 唐凤现在如不在数位部本部,就在新光办公室,之后打算每周固定时间到沙仑办公室
一、 依据法鼓学校财团法人法鼓文理学院104年5月27日法研字第1040517922号函办理。 二、 该校为落实心灵环保理念,将于104年7月11日(星期六)至7月18日(星期六)办理旨揭活动,藉以提升教学成效与辅导专业知能。 三、 参加对象:曾参加过该单位主办之教师心灵环保自我成长营或同性质课程全国各级学校教职员暨退休教师
法鼓山创办人 圣严法师曾说:“自信心的建立,一定是在于自知。因为自知,所以能够自我成长;因为对自我认识清楚,所以能够自我努力、自我奉献。能奉献多少,就奉献多少,没有过多的忧虑烦恼,生活也得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