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
“死亡,既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桩庄严的佛事。”法鼓山提倡的关怀,是全生命的关怀,从人一出生开始,历经少年、青壮年,乃至年老、死亡的各个人生阶段,都是大关怀涵摄的范畴。尤其,在死亡的面前,我们特别显得无助而渺小,究竟,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人生的最后一堂课呢? “临终关怀”APP收录了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为什么要做佛事》、《超度真的有用吗》、《如何能往生净土》等17种文字及影音开示,以平易近人的文字,介绍佛教的生死观,让死亡不再只有悲凄痛苦,而是教导我们在面对生死示现时,如何才能够利益临终的亲友,更学习如何运用佛法平安幸福地走完一生,走向永远有希望的未来,进而解脱生死苦海的束缚
请务必填写正确之电子信箱。活动联络主要以email方式联络,敬请于报名后及活动前上网收阅email信件。 春暖花开,蕙风和畅,在怡人的阳春三月,也正是平衡身心,调适性灵的好时节
数位发展部部长唐凤的办公方式很特别,她不常坐下,反而很常站着办公,她笑着说,“我坐着的话,几乎都是同仁来找我,但如果我站着,我就走动式管理。” 从数位部筹备开始,唐凤就习惯站着办公,同事想跟她讨论开源软件(Open source),随时可找到她;她也在部本部办公室放一幅法鼓山圣严法师的笔墨,上面写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她将高僧智慧融入软件开发中,时时提醒自己初心。 唐凤现在如不在数位部本部,就在新光办公室,之后打算每周固定时间到沙仑办公室
21世纪的今天,天灾人祸不断,要如何改善人我关系与身处的环境?圣严法师教我们要回到每个人的内心,则人人都能享有平和安乐的生活。透过心六伦的实践,我们重新看待自己与他人、整个环境的关系,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属于全世界、全宇宙的,创造出更积极的生命价值。 “心六伦”运动是现代人精神与行动的纲领,借由每个人发愿“由我做起”,汇集大众的正念与正行,使人心得到净化、社会得到平安
法鼓山创办人 圣严法师曾说:“自信心的建立,一定是在于自知。因为自知,所以能够自我成长;因为对自我认识清楚,所以能够自我努力、自我奉献。能奉献多少,就奉献多少,没有过多的忧虑烦恼,生活也得以自在”
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又有许多名人无预警过世,被许多人公认为是最悲伤的一年,而面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及农历牛年,法鼓山在岁末年初之际以圣严法师写的“平安自在”四字为新年春联主题,盼和社会各界彼此祝福。民众明(27)起可至法鼓山海内外分院道场,或全台各地全联福利中心免费索取。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晖法师表示,“平安自在”是2021年法鼓山为社会及全世界祝福的主题
南无灵山会上佛菩萨、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斋明别苑于九月四日起经典共修,计划持续三个月期间,每周五早上9:30至11:30共修《妙法莲华经》,一同深入法华宝藏。一早络绎不绝近百名信众,在艺廊量测体温、实名登记后,再依序进入坛场等候经典共修。 共修开始副寺常林法师开示,斋明别苑规划了“解行并重”一系列共修活动,带领大众深入法华经
将自己的心带回当下、带回呼吸, 对治我们的不知所措、慌乱无助,拥抱生命的温暖与单纯。 何谓禅?禅,不是那种被称为“佛学”的制式教法。在这里,佛学是指研究佛教专有名词、研读典籍
圣严法师:佛教徒“想爱你就爱” 1、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 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 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
“佛法那么好,知道的人那么少!”圣严法师从小沙弥开始,念兹在兹的,就是把佛法的好,分享给更多人知道。因此,圣严法师毕生着力于佛法的生活化和现代化,让更多的人透过关怀与教育,提升自己、关怀他人,从而在生活中随时感受到心灵的平安与自在。 “生活佛教”APP收录了圣严法师《日常生活中的佛法》、《佛法妙锦囊》、《紧张生活中如何安定身心》、《生活内涵的提升》等12种文字及影音开示,让佛法为忙碌生活的带来一股清凉,帮助现代人在各种压力中,依然能够安身、安心、安家、家业,并拥有知福、惜福、种福、培福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