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
中国-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工作已结束。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据介绍,陆地考古方面,考古队发现成片的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可能为清真寺,并发现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方面,确认了港湾与航道;遥感考古方面,利用无人机航拍,发现并确认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解答了塞林港选址于此的重要缘由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瑞达馆丨“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黄河故事——全国金石传拓作品邀请展》 《黄河故事——全国金石传拓作品邀请展》 郑州美术馆瑞达分馆(郑州市高新区瑞达路83号) 华夏文明是世界史上唯一连续不断的文明,黄河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符号和标志。她孕育了华夏民族8000年悠久的文化和5000年璀璨文明,是华夏民族的根和魂。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魏晋唐、至宋明以降,黄河流域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因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恩泽)为进一步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服务单身青年交友交流,吸引凝聚青年人才扎根济宁,6月18日,市直机关工委、共青团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才事业发展中心、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团聚·爱”单身青年“感知济宁”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活动中,40余名市直机关单位单身青年走进“孔孟桑梓之邦”邹城,领会圣贤哲思延续,感知传统优秀文化。沿着2022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推荐路线,青年们来到孟府孟庙,参观景点内保存的各朝代碑刻,并现场体验传统束修礼、儒家婚礼习俗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字叔,号益甫,又有铁三,益甫、憨寮、冷君、无闷等字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在碑刻考证、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很高的成就
6月13日上午,宽阔的岱庙文化广场上,远远就看到城墙上悬挂的醒目红色条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传播文物价值 展现中华风采”。城墙下,仿古设计风格的红色摊位,与庄严肃穆的灰色古庙相得益彰。泰安市博物馆(岱庙景区)围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文物赋彩 全面小康”,在北门广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徐浩楷书《李岘墓志》 导读:《李岘墓志》为唐永泰三年(767)刻,楷书,徐浩撰文并书。李岘字延鉴,为李唐宗室,唐太宗李世民四世孙,曾二度拜相。 徐浩所书《李岘墓志》在2000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同时出土还有《李岘妻独孤峻墓志》,现均藏于长安区博物馆
3月17日,昭化古城景区AAAAA规划汇报暨景区提升项目规划建设推进会召开。区委书记刘自强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静出席会议
由中国文化遗产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苏州市文广新局协办的“东方之韵———纸张上的艺术”成果展亮相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早在2009年由我基金会出资拍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片《缂丝》、《砖雕》、《桃花坞》并在央视四套著名文化栏目《国宝档案》播出,其中《桃花坞》纪录片以人评物,直观、生动、丰富地展现与桃花坞相关的人物、掌故、史料。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是陕西省最早的博物馆。利用孔庙建筑群扩建而成,有九百多年历史。 碑林博物馆顾名思义,主要展出的是各种碑文,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另外还有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