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
兴教寺历尽千年沧桑:康有为曾为大雄宝殿书写匾额(19/26) 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樊川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
诵读僧伽咤经能消除业障的。其实众生本来就是很清净的,但是现在的人总是会被利益诱惑,做一些伤害众生的事情,那么自然就会为自己积累很多的业障的。人的业障,其实都是自己导致的
了解与清理过去伤害所造成的情绪死穴,自然会找到内心的安定与平静。 我们一旦生出所谓的负面情绪,如生气或害怕,往往任由这些情绪来伤害自己或关系。同时我们也陷在这些情绪里而看不到对方,无法跟对方有真实的接触
剃染为僧不止守着古佛青灯僻居草庵做个尘世隐者;必须脱胎换骨突破自我做个慈、悲、喜、舍的大乘菩萨。 因此为了做个完美的大乘菩萨;所以僧伽之身并具行者与常住的双重身份才能入于无生法忍的究竟境地。 何谓行者?又如何兼具常住?或者说何谓常住?又如何兼具行者?其实行者与常住原本是一体两面相提并重的僧伽事业;基于行者以伽蓝为安身处以修养为立命处
这是个承继历史从事延续使命者“人”的世界。 但是出尘僧伽虽然不能否定相对的现实世界却也不能舍弃从“认识”与“了解”中学着突破;因为“计较”与“执着”的原动力来自参予相对的自我意识或者说来自未经调适的五蕴变化。 因此僧伽之所以出尘全在于调适五蕴不至成为相对的参予者;也就是能够修养自我意识分明步向突破相对而能进入绝对的境界
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南院于民国111年5月20日法华经复刻发布会,僧伽林文化出版社获得故宫授权,以经折装本复刻重现。珍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经典《元僧元浩书妙法莲华经》(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等特殊之处在于,经首前皆有“界画”经变图及元僧的泥金抄本,庄严中呈现出宗教艺术之美。此复刻版秉持对古典经书恭敬与珍藏的精神,即使在难以再取得古时原材料的困境之下,仍极力以最精准的技术和优等的媒材来复刻制作,希冀当代人即使非在现场,也能欣赏国宝级的经书所给予的虔诚与丰厚的文化美学韵涵
惠空法师,于大学期间接触佛法并担任师大佛学社社长,出家以来长期投入僧伽教育及青年学佛工作,民76年出任圆光佛学院及佛研所教务长。此后陆续在多所佛学院、佛研所授课,并创办慈善佛学院、慈光禅学院、慈光禅学研究所。 法师长于经论解读,如成唯识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中论、楞严经、摄大乘论、大乘起信论等,皆能自学并宣讲
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导师,佛教也承担起社会教化的功能。佛光山尚未开建以前,我们即已开始设立佛教学院,五十年来,于僧伽教育之努力,已在海内外设有十六所佛学院,今为进一步实现教育培才的理念,以培养高等人才,造福社会,更拟爰用此办学经验为基础,创建佛光大学,于台湾宜兰及嘉义创建两所学区。嘉义学区南华管理学院于八十五年开校启教,创校未及三年,其具有结合传统与现代等多项特色,及办学绩效频受教育部肯定,于八十八年八月升格为“南华大学”;宜兰“佛光大学”,历经七年的环境影响评估及校区杂项工程施工,投入十数亿资金及无数人力物力,八十九年三月,第一期建筑开始施工;同年九月开校启教,开办六个研究所,两年后开办大学部
没有斗争、罪恶和痛苦的极乐净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向往与追求,然而现实社会却总是充满问题和痛苦。本书选编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净土经典,由专人撰写哲理和艺术欣赏,从现代生活角度,探讨获得快乐人生的方法。 净因法师,现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博士生导师、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并为香港学术评审局委员、香港僧伽学院副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和苏州市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
僧伽咤经是佛法修行中很多人都会念诵的经书,僧伽咤经在大正藏中共4卷,全文带标点总共有27812字(不含文中括号内注明语),去除标点后共有23102个汉字。虽然文字是比较多的,但是它主要想表达的就是要怎么样去认识自己和世界,同时也讲到了要怎样去解决自己的烦恼。 僧伽咤经中讲到我们生活中的痛苦,都是通过自己的执着得来的,如果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执着,看透宇宙的本质,那么我们就是可以没有烦恼的,甚至是生活的非常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