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
2020年7月3日晚7:00-11:00,第16期“易道禅读书会”活动在学院315教室举行。本期读书会由谢增虎老师主持,采取学生先讲述,老师总结延伸的方式进行。李永亮博士和一、二年级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佛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佛学院青年法师的成长,经教务处研究,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于2021年5月4日-11日期间,开展2020-2021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听课考评活动。 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宗泽法师、副教务长妙生法师、常善法师、教导长妙华法师、副教务主任耀相法师及其他骨干教师参加听课考评活动。 5月4日上午,十五届专科班,《童蒙止观》,授课法师:思源法师
2020年7月3日晚7:00-11:00,第16期“易道禅读书会”活动在学院315教室举行。本期读书会由谢增虎老师主持,采取学生先讲述,老师总结延伸的方式进行。李永亮博士和一、二年级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学佛如同攀登高山,不仅要知道方向、路径,最好还要有一位识路的向导,不然也要有具经验的同伴同行,才能安全且稳定地登上山顶,欣赏美丽风光。 了解佛法如同知道路径、方向,佛陀将真理内容及觉悟次第,都告诉了我们,经过祖师大德的集成,这些都记载在经论里。识路的向导如同有经验的师长,依著师长的教导,可以使我们修学的路走得正确、平安,而且还可以省却许多摸索的阶段,从“亲近善士”为四预流支首位的教说中,就可以知道他的重要性
2020年7月3日晚7:00-11:00,第16期“易道禅读书会”活动在学院315教室举行。本期读书会由谢增虎老师主持,采取学生先讲述,老师总结延伸的方式进行。李永亮博士和一、二年级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止和观本身,都是一种“心的工具”。止,它是一种让心平静、不散乱的功夫;观,则是分析观察的力量。这两项“工具”在手,无论修什么法,都会很得力,能快速生起应有的证量
从《妙法莲华经》解读佛教的宗教精神(二) “一佛乘”──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妙法莲华经》(以下简称《法华经》)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是显示“一佛乘”的理念,而“一佛乘”涵蕴众生普皆“平等”的观念。 天台宗常被誉为“教观双美,解行并重”,“教”之建立是智𫖮大师依其所证之法华三昧来诠释《妙法莲华经》,继而写成《法华玄义》与《法华文句》。“观”则为他将其自身相应于《妙法莲华经》所证悟之圆顿止观法门写成《摩诃止观》
学佛如同攀登高山,不仅要知道方向、路径,最好还要有一位识路的向导,不然也要有具经验的同伴同行,才能安全且稳定地登上山顶,欣赏美丽风光。 了解佛法如同知道路径、方向,佛陀将真理内容及觉悟次第,都告诉了我们,经过祖师大德的集成,这些都记载在经论里。识路的向导如同有经验的师长,依著师长的教导,可以使我们修学的路走得正确、平安,而且还可以省却许多摸索的阶段,从“亲近善士”为四预流支首位的教说中,就可以知道他的重要性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千年当中,出现了很多祖师大德;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大乘思想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这当中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宗派的建立。 祖师们把整个大乘的经典,根据它的内容性质,分成了大乘八个宗派,让一个初学者,能够很快进入佛法内涵,减少很多摸索的时间,因为佛法实在包含太广,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圣经;佛教大藏经就有一百多册,用一辈子的时间,也学不懂,学不完。 祖师们为了方便众生入门,就把它分成了大乘八宗,让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根性,选择相应的法门,这样修行才容易上路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