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如同攀登高山,不仅要知道方向、路径,最好还要有一位识路的向导,不然也要有具经验的同伴同行,才能安全且稳定地登上山顶,欣赏美丽风光。

了解佛法如同知道路径、方向,佛陀将真理内容及觉悟次第,都告诉了我们,经过祖师大德的集成,这些都记载在经论里。识路的向导如同有经验的师长,依著师长的教导,可以使我们修学的路走得正确、平安,而且还可以省却许多摸索的阶段,从“亲近善士”为四预流支首位的教说中,就可以知道他的重要性。有好的善友同愿同行,互相砥砺,共同成就,是修学的增上善缘。在学佛的过程中,若能具足这三个条件,是非常难得的。

佛法讲“有因有缘世间集”,讲堂的成立也是许多因缘的成就。八十五年底,与一些居士一起研读《小止观》,隔年三月“净心图书馆鼓山馆”的馆长,邀请我讲《成佛之道》,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希望能够继续研读佛典,于是在八十六年十二月向托比美容公司借员工教育训练的教室,一同读《法华经》,后来人渐渐增多,原有的教室容纳不下,遂透过同学的介绍,承蒙瑞祥高中校长赵连出先生的护持,借给我们一间大会议室使用。

将近一年的时间,每次上课前,同学们都必须自己搬桌椅、黑板,布置佛像及讲台,下课后再恢复原状,如果遇到学校有活动,或是要考试,就必须停课。为了让大家能安定上课,也应该是因缘渐渐具足了,八十七年底,经由同学的介绍,及许多居士热心奔走,用贷款的方式购下讲堂现址。

二年多来,我们终于有了独立的、安定的修学道场,希望能借着这个小小的场所,与同学们共同在佛道上成长。 三法印是佛法的重要教义,也是判断佛法是否究竟的衡量标准。讲堂取名“法印”,即是希望大众来此处学习佛法,不仅能学到缘起正见,并且能学到择法的能力;在菩萨道上,同学彼此之间也是以法相印,互相提携。

所以讲堂未来将以研习印顺导师著作,以及佛教大小乘经论为修学的内涵,一同学习“尊重生命、关怀社会,实践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