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教风”是学院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在教学精神、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教育教学风气。良好的教风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又是人才培养质量和的重要保证,更是教师在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等方面的集中反映,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校风——“有教无类,致知力行”的基本内涵是: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大家下午好! 再过4天,我们就将送走不平凡的XX年,迎来令人期待的XX年,在此预祝同学们新年快乐!这几天,天气特别阴冷,“数九寒天,冷在三九”,确实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 南宋著名诗人朱熹在《劝学诗》中写道:“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教育部国家教育院副院长曾世杰上午表示,高中课纲微调,在范本编选上,每册应选入的文化教材,选材增列楚辞、荀子与史记,这些教材已见于课纲推荐的文言篇 章30篇中,如荀子“劝学”、楚辞“渔父”与史记的“鸿门宴”,各出版社高中国文教科书版本语体文与文言文的比率,均未超过规定中的65%。 教育部主秘王作台说,教育部完全没有更动文言文比例,依然维持在45%到65%之间。王作台表示,教育部过去在课纲中列出八本古书,供书商作为选文参考, 由于不少书商会从八本古书以外典籍选文,教育部从善如流,在课纲中增列史记、荀子、楚辞三本古书,让课纲更加名实相符
为提升我校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更好地引领学生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1月7日下午3:00,在学校党支部和校团委的组织安排下,合肥剑桥学校高一高二学生居家观看了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起航伟大征程 思政铸魂育人”──合肥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2022年“思政公开课”。 冬日严寒虽犹在,但学习的热忱丝毫未减。同学们早已做好准备,在接收到“思政公开课”直播的第一时间便进入主题课堂,专心致志地聆听精彩讲解,与此同时,也不忘记做好笔记
还是在小学的时候,一堂也是此生唯一一堂写毛笔字的语文课上,所有人基本上都按老师的要求写临摹完了字帖,进入了自由发挥时间,坐在后排的我选择了点“点”。未曾想,老师走过的时候会留意到我,并在全班表扬了我这一行为,这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但是我不记得她当时留下的教诲,到了高中,学了《劝学》,我想道理大概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吧
【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注】锲:镂刻。舍:停止
学院各单位: 根据学院校历安排,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2014年学院工作部署,为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完成和工作目标的实现,现对期末、暑假主要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本学期:学生6月24日、25日进行期末考试,学生6月26日放暑假。教职员工7月3日正式放假。 下学期:教职工报到时间为8月28日(周四)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