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基法
之前在 Open Data Day 提出了求职小帮手之后,有满多人对这个想法感兴趣的,不过也因为我只有在活动当天提出这想法,并且 demo 了很简单的版本,如果当天没参加活动的人,搜寻“求职小帮手”应该找不到任何相关资讯吧,所以我决定在我的部落格上面大概介绍一下这想法让有兴趣的人可以了解。 2011年6月29日劳基法修法,增加“有前二项规定行为之一者,得公布其事业单位或事业主之名称、负责人姓名,并限期令其改善;届期未改善者,应按次处罚。”,因此各地劳工局每月必需要公布开罚名单,并由劳委会设立公布专区连结到各地劳工局
4.资方既设有统一编号营利未能替劳工保劳保是否可举发资方会受裁罚吗? A: (一)所谓的事业单位是指适用劳基法第三条规定之各业雇用劳工从事工作之机构,而你未说明你的母亲究竟是任职何种行业之公司(亦即是任职于个人或团体或公司行号),故无法依照行业标准分类判断你母亲任职的单位是否符合劳基法所称之事业单位。倘若你的母亲任职之单位是属劳基法所称之事业单位所称之事业单位者,而且该事业单位人数超过5人,雇主就需为你母亲投保劳保,不因雇主未替她投保劳保而影响她劳基法上的权利,但为避免纠纷,还是应由雇主投保劳保为妥。因此管于以下问题,皆以你母亲任职的事业单位符合劳基法第三条规定之行业为前提
其实法令并没有规定劳资双方可约定无工时上限的责任制,因此一般公司如果声称员工是采用责任制,绝大多数可能都会违反劳基法规定,不过有部分适用劳基法第84-1条规定的特定工作者(最常见的例如保全、照顾服务员或空服员等),经过双方签订书面契约约定并向主管机关核备后,是可以不受部分劳基法条文的规范的(但还是有工时上限)。 是否可要求员工在一定期间内离职就要支付违约金? 如果雇主要求员工任职未满一定期间离职就须支付违约金,这就属于“最低服务年限”的约定,雇主须遵守劳基法第15-1条的规定,主要会审视老板是否有帮劳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负担该培训费用,并提供员工一定的补偿,详情可参考“到职未满一定期间,离职要付违约金合理吗?”。 员工离职之后,可以要求他不得从事类似的工作吗? 如果劳资双方约定劳工在离职之后不能从事在原公司相似的工作或甚至不得在相同产业任职,法令上称为“竞业禁止条款”,这样的条款主要是为保护各个事业单位之营业秘密与其他合法利益,但雇主与员工约定时须遵守劳基法第9-1条规定,才是合法的竞业禁止约定喔,详细说明可参考“为什么老板可以要我转换跑道?浅谈竞业禁止条款”
107年全国地方议会议长、副议长第2次联谊座谈会,于8月15日在高雄市举行,高雄市议会提案修正地方民意代表费用支给条例,保障公费助理权益及维持议员问政品质,获得与会议长及副议长一致通过。另也安排市政参观行程,观摩市立图书总馆及体验全国第一条轻轨建设。 此次联谊会由高雄市议会主办,康裕成议长主持,包括来自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新竹市、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市、屏东县、花莲县、宜兰县、澎湖县、金门县、连江县等议会及省咨议会之正副议长与会;内政部政务次长陈宗彦也参与座谈
环境法律人协会是一个以法律保护环境的非营利组织,为了守护世代公平正义与自然生态、经济及人文环境的永续平衡,我们以理念与经验说服更多年轻世代的律师加入,同时也串连公民、学者与社团伙伴,协助居民参与相关行政及诉讼程序,陪伴受害当事人站上街头、走进法庭。 邀请你加入这个热血的行列,走在社会运动的第一线,与伙伴、居民共同对抗不合理的开发! .台北市中正区爱国西路9号3楼之1(邻近捷运小南门站1号出口) 【工作时间及休假】 .工作时间每周40小时,弹性上下班时间。 .加班换补休,补休计算标准优于劳基法
百万人可补元旦假 【联合新闻网 记者林浚南/台北报导】 明天元旦正逄周日,公家机关不补假,但劳委会(新闻、网站)表示,只要是没有实施周休二日的企业劳工,明天元旦假都可以补假一天 。另外,例休不是排在周日、也未周休二日的劳工,元旦日如到班,则雇主要加发给一日工资。估算全台将有超过百万人可以获得补假一天或加领一天工资
行政院长赖清德27日针对10月发生的台铁普悠玛号翻车事件,赴立院报告,无党团结联盟立委高金素梅指出,赖清德当初推动修改劳基法时,宣称公司不会故意排整人的班表,结果台铁出事的司机就被排到这样过劳的班表,所以赖清德应该要为普悠玛事件道歉请辞下台。 高金素梅指出,赖清德接任行政院长后,推动劳基法二度修法,把轮班间隔由11小时减为8小时,当时劳方就指出二度修法的内容会导致血汗班表,台铁员工也指出人力要补足,还讲台铁漠视劳权就是罔顾旅客安全,但当时修法在民进党完全执政下强行闯关,赖清德还接受《中央社》专访说公司不会故意排整人班表,如果有一定会被爆出来。 高金素梅接着表示,修法后先有2017年12月23日台铁列车长张铭元的过劳死,他当月的班表就是被说不可能的血汗班表
劳动基准法有规定预告期间,劳动契约中还可以约定不同的预告期间吗? 一、劳动基准法第15、16条有规定预告期间,那在劳动契约中还可以约定不同的预告期间吗? 答: 劳动基准法已有预告期间的相关规定,但劳资双方仍可视业务需要约定不同的预告期间。 二、如果约定期间比法律规定长,会有效吗?如... (more...) 学校举办体育活动,学生受伤,学校、主办老师、导师有责任吗? 学校与教师法律责任概说 如提问所述,在校园内因为举办体育活动而发生事故的时候,学校跟教师可能会需要负担法律责任。而各级学校,小至幼稚园、大至大学校园,其实都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且学校与教师视个案情况,仍可能会有法律责任
员工擅自删除公司电脑重要资料,怎办? 日前发现新进员工(已将资遣)因不服主管管理,竟挟怨将公司电脑部分重要资料移除及删除,以致造成公司重大困扰及损失! 本人念于此人年纪轻轻(刚从大学毕业),不愿见其留下人生污点,于是在9/5日领薪资(此部分依照劳基法规范办理)时,再次告知要知错能改,还公司一个公道,本人将不予追究.....等,岂料对方竟打死不承认。因此,希望能透过法律途径要求还原事件真相,请问: 一、由于此人自进入公司近一个月,时逢忙碌期间,因此未能察觉到离职(8/31)都未签字相关公司文件,其中包括保密约定条款,如果对其提告是否能成立? 二、目前针对其在职期间所使用的电脑透过档案救援软件进行搜寻,已明确查出其所删除的档案的日期,这些资料能否作为日后诉讼的佐证资料? 三、此员工在职期间私下安装游戏软件,经主管发现予以告诫,虽已于当下移除,却对其主管心生不满,导致于日后离职时恶意删除电脑资料,对此,有无其他方法对其惩戒? 四、我是否要马上委托专业律师或自行先将其存证信函寄出,以利日后诉讼参考? A: 公司的电脑资料是公司的资产,如果员工没有删除的权限却任意予以删除,可能会有民法侵权行为及刑法业务侵占罪的问题。民法侵权行为规定需在知悉后二年内对于行为人请求损害赔偿,而刑法业务侵占罪的追诉期则为犯罪行为终止后二十年内皆可行使
答:法令删除了试用期规定,表示法令对于劳动契约与劳动条件,不再有试用期间的区别;但法令也没明文禁止约定试用期。所以劳资双方仍可约定试用期,只是试用期内的劳动条件,仍不可低于法令规定。 二、试用期可以约定多久?可以延长吗? 答:在86年6月12日以前,劳基法施行细则对试用期的规定是不超过40天;删除试用期规定后,则可以由劳资双方自行约定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