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
在贪心生起的时候,心有快乐生起, 如果心的禅定足够,就会看到—— 快乐是乔装打扮进来心的一个事物, 对心而言,是负担,是外面乔装进来, 观快乐或舍受有过患,这是很难观的, 觉性、禅定必须很强大,才可以观。 它们是一起进来的,然后心就会很陶醉。 心在陶醉的时候,心的负担生起了, 贪心生起也有苦,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这很难观,比瞋心更难观
本文摘要:2日从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得知,“佛门奇僧”更加敦群培三部贵重手稿已影印出版发行成《更加敦群培大师文集》。更加敦群培1903年出生于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卒于1951年,是近现代藏族史的学术大师和启蒙运动思想家,被称作“佛门奇僧”。 上述手稿整理者、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青海省少数民族古籍维护中心翻译成桑杰特讲解,《更加敦群培大师文集》中的《佛国漫游记》《梵文宝典》《汉文古籍中吐蕃资料选译》三部手稿,长年由更敦群奎家人留存,无意间机会被找到后列为出版发行计划
一直到我们的事业已经非常地稳固了, 但是无缘无故地,突然之间就彻底地坍塌了。 所有的一切现起,必然会变化,无法持久, 有了之后必会消失, 即便它还未消失,也被逼迫着消失。 所有的一切,它是存在,还是消失, 而非由我们指挥,这是“无我”
有非常多的境界同时生起,这是正常的。 在众多生起的境界,会有一个主角, 如果我们的觉性、禅定、智慧还不够, 就会感觉到——这个境界生起了, 还没有灭掉,另外一个境界又来了。 没有看到它生灭, 这是因为觉性、禅定、智慧的速度还不够快
我们的身与心,只存在于当下, 过去的身心不存在了,已经全都消失了。 我们想坐着去观“今早在禅堂的那个身体”, 过去的身与心,已经不存在了, 那并不真实存在,因为它们尚未发生。 我们的心,就会迷失在念头的世界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当我们需让心宁静、让心休息时, 有时紧盯、苦闷,一直卡在那种状态中, 禅坐处在昏昏沈沈,或是苦闷的(状态), 心不会无缘无故生起觉性、禅定与智慧的, 但真正能走出一条路的人却稀少。 如果心的工作越多,能量就越消耗。 没有让心宁静、没有让心具有力量, 我们必须有觉性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
眼、耳、鼻、舌、身接触到外在的所缘, 心接接触到自己的念头、记忆、界定, 生起了喜欢、不喜欢,要及时地知道。 接触到某个所缘,喜欢,及时地知道, 接触到某个所缘,不喜欢,及时地知道, 仅仅只需看到心的喜欢与不喜欢, 身体生病的时候,谁是痛的人? 身体的酸痛与身体,是不同的部分, 身体已经坐着很久了,最开始并不酸痛, 我们所喜欢的所缘,不喜欢的所缘。 身体有任何病痛生起了,心不喜欢, 身体是吃的人,心是享受的人
“法上的学习”与“世间的学习”是不同的, 法上的学习,是从错误中学习—— 即便如此,自己的心依然还在不停地进步及提升。 不是紧盯,就是走神。 他们以“打压身、打压心”的方式, 即是“打压身、打压心”的极端
不修行的人,也就是迷失的人, 迷失在念头的世界、梦的世界里。 心迷失了,跑去想了,及时地知道, 苦、乐并没有所谓的好或坏, 所有被观察的对象,全都不是“我”。 看到这水杯吗? 这水杯是被觉知、被观察的对象,对吗? 就需要去看精神科医生了,已经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