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额
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出租不动产(个体工商户出租住房减按1.5%计算应纳税额) 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出租住房减按1.5%计算应纳税额) ☆☆如何记忆?☆☆ 16%,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或者进口货物。 看似比较散乱,但是从记忆角度,我们可以找一些规律。 16%的税率基本都是和货物相关的,比如货物的销售、货物的加工、修理修配、货物的租赁、货物的进口
所在地宝坻 服务类型中小企业 经验经验丰富 服务优势经验丰富专业人才 联系方式18522954600 近30年来,税务筹划在许多国家都得以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税务筹划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专业性不仅是指税务筹划需要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进行,而且指面临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业务日益频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显得力不从心
张贴者:2013年4月29日 下午8:26社团法人新竹市记账及报税代理人公会 [ 已更新 2013年5月2日 上午1:01 ] 财政部赋税署表示,本(102)年使用牌照税缴纳期限至102年4月30日(星期二)截止。纳税义务人如未接获缴款书,请尽速向车籍所在地地方税稽征机关或监理机关申请补发或查询。 依使用牌照税法第25条规定,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未于规定缴纳期间内缴清税款者,每逾2日按滞纳数额加征1%滞纳金(最高加征15%)
财政部台北国税局表示,自104年度起,非小规模之独资合伙营利事业,办理营利事业所得税(决)结算申报时,应以其全年应纳税额之半数,减除尚未抵缴之扣缴税额,计算其应纳之结算税额,于申报前自行缴纳;其营利事业所得额减除全年应纳税额半数之余额,应由独资资本主或合伙组织合伙人依所得税法第14条第1项第1类规定列为营利所得,依所得税法规定课征综合所得税。 财政部高雄国税局表示:最近有纳税义务人因遗产税漏未申报债权而受处罚的案例,该债权系死亡前已申请核准尚未领取的退休金,被继承人配偶当年度综合所得税结算申报,误合并申报被继承人退职所得,惟该退休金系被继承人死亡前已向雇主申请核准,死亡后雇主才发放给继承人受领,就死亡时点来看,被继承人死亡前即已具领取退休金的权利,该退休金自属被继承人死亡前已存在有财产价值的权利,即属遗产及赠与税法规定应申报的债权,应并同遗产税申报。 财政部高雄国税局表示,近年查核诊所收入时,发现有负责人利用诊所受雇医师、员工分散其执行业务所得,以达降低个人综合所得税高额累进税率,致生逃漏税之结果,遭国税局补税并裁处罚锾
现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公告如下: 一、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二、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三、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允许生产***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
营建剩余土石方特别税 1.营建工程承造人。但依法免承造人者,为起造人或执照申请人。 2.收容场所业者
公司与其子公司相互间、公司或其子公司与国内、外其他个人、营利事业或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机关或团体相互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稽征机关为正确计算相关纳税义务人之所得额及应纳税额,得报经赋税主管机关核准,按交易常规或依查得资料予以调整: 一、有关收入、成本、费用及损益之摊计,有以不合交易常规之安排,规避或减少纳税义务者。 二、有借由股权之收购、财产之转移或其他虚伪之安排,不当为他人或自己规避或减少纳税义务者。 公司或其子公司经稽征机关依前项规定调整其所得额及应纳税额者,当年度不得适用第四十五条合并申报营利事业所得税之规定
问:留抵退税是什么?这项政策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答:留抵退税就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购进原材料等所负担的增值税额
一、纳税义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外,应当就其生产、经营和其它所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计税依据: 是以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三、税率: 税率为33%、27%、18%
企业招用重点群体享受本项优惠的,由企业留存以下材料备查: 1.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零就业家庭、城市低保家庭的登记失业人员,以及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 2.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 3.《重点群体人员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