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粮
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判断应该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作一个方向的引导。这个所有的功德,智慧是最重要,因为你的抉择、判断力,如果一念的差错,可能会让自己前功尽弃!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把这个智慧的重要性作一个说明
每天念诵黄财神咒108遍不仅可以让我们脱离贫苦和摆脱困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富足和快乐,也可以为我们增添福德,使我们的人生减少伤悲和苦痛,而且通过念诵黄财神咒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妖魔的侵袭和伤害,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那么念诵黄财神咒的好处有哪些呢? 据《大藏经》载,释迦牟尼佛让黄财神解说其咒功德,黄财神说其咒时三千大千世界即发六种震动,众不退转菩萨及众夜叉同声赞叹此等稀有殊胜之法。佛言:“念诵此咒之人,我必摄受入不退转解脱之道路,得不退转无上菩提,不堕入恶道,成为智人贤者恭敬处
日期:2020年11月8日(日) 地点:台北普济禅寺(台北市塔悠路177、179号3楼) 报名电话:02-87879675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随着法器及梵音和谐的音律,毘卢观音佛祖及诸佛云集台湾普陀山普济禅寺的大圆通殿,慈悲加持与会大众及每一个发心禄位的芸芸众生,大众虔诚合掌,时拿檀木,或持香花,忏悔礼佛,希望能达到身心安康、能量具足等祈愿。 我们每个人轮回至今生,多是业垢深重,因此前途昏蒙,而毘卢观音佛祖慈悲,选择以大悲忏法会直接加持与会斋主,并指示于每人发心的禄位前点一盏明灯,让我们每个人能得到灯的光明功德,在法会的过程中,大佛及诸佛云集共同加持与会大众,让我们得到清凉自在、前途光明,也因为有灯光的照明指引,而使我们得以有具足的福德资粮,及足够的能力,让我们内心生起慈悲、智慧及柔软。 毘卢观音佛祖法脉东传来到台湾普陀山,为的是宣说正法、传扬古礼、度化苍生,祂老人家在久远劫来即在娑婆世界度化无量无数受苦众生,因其以“佛格”降世,且有“冥阳两立”的玉旨,故能不违因果地“有法化解”,再加上大佛的威神力,更是不可思议,若能持续报名,其累积的功德力不可计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修行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做义工、施食等方法,其中做义工的方法最为特殊,因为通过在在寺庙做义工能够让我们的罪业和苦厄得到消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也能够为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那么做寺庙义工的感应是什么呢? 身边一熟识的佛友,吃素多年,平时功课以念大悲咒、楞严咒为主,毕业于某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包括其它一些火疗、拔罐、艾灸等都做得很不错。去年11月中旬去某寺院做了约50天左右的义工,为寺院内的居士和师父做治疗,调理身体
每天念诵黄财神咒108遍不仅可以让我们脱离贫苦和摆脱困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富足和快乐,也可以为我们增添福德,使我们的人生减少伤悲和苦痛,而且通过念诵黄财神咒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妖魔的侵袭和伤害,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那么念诵黄财神咒的好处有哪些呢? 据《大藏经》载,释迦牟尼佛让黄财神解说其咒功德,黄财神说其咒时三千大千世界即发六种震动,众不退转菩萨及众夜叉同声赞叹此等稀有殊胜之法。佛言:“念诵此咒之人,我必摄受入不退转解脱之道路,得不退转无上菩提,不堕入恶道,成为智人贤者恭敬处
2022年01月11日至01月17日(腊月初九至腊月十五),苏州重元寺举行精进佛七共修法会。 佛七:设立道场以七天为一周期做佛事,若念阿弥陀佛,则称念佛七,若念观世音菩萨,则称观音七,若禅坐,则称禅七,此外还有楞严七、大悲七等等说法,可以统称佛七。 仰仗佛陀慈悲加持,一心不乱,专持六字洪名,通过专精念佛,令心中佛号历历分明,为往生净土积累资粮
宝箧印陀罗尼法门具不可思议之神通加持力,能迅速圆满众生的一切正当愿望。多年来,游僧道济的各地弟子因修持宝箧印陀罗尼法门所获神奇灵验之感应事件数不胜数,疑难杂症治愈者不可计数。很多信众不远万里而至,寻求道济法师为其化解人生种种困顿与烦恼,法师均传授以宝箧印陀罗尼法门给予帮助
在这个人间,想要让障碍少一点,是需要福德资粮的。积聚福德资粮的方法是什么呢?在缘起的力量来说,能够对着一个清净的对象,用着一个虔敬的心,去舍下一些自己觉得美好的东西,这样缘起的力量就能够增长福德资粮。 所以,不是佛陀需要这些供品,也不是只有我们膜拜的对象给我们加持,就累积了福德
岁末年终,“点灯”是应景的活动之一。当佛陀在夜晚说法时,人人捧著一盏油灯前去听法,供放在佛陀面前,让所有人能够清楚看到佛陀在说法,一大片的灯海光明,也为听法大众提供照明。 到了现代,佛法也鼓励大家点灯,点灯的意义,转化成—–为自己及众生点亮一盏心灯,期许自己及法界众生的心能保持清澈、明朗
为引导大众深入佛法,老和尚开创多项弘法事业,以《广论》为学习为主轴,并透过以研讨方式,让大众认识生命的真相,订立更高远的人生目标,实践佛法,把佛法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随着现代过度追求物质生活、教育侧重知识技能传授,传统道德文化日渐隐没。老和尚不忍社会道德沦亡、世代子孙受害,创办文教事业,旨在重建伦理道德,发扬传统文化;提升精神文明,塑造完美人格;倡导心灵净化,共创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