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宗
当我们具备了世俗菩提心的意乐或基础之后
当我们具备了世俗菩提心的意乐或基础之后,就可以下手修学止观了。因此,学习地图的主要阶段里,道次第和修心后面放的就是止观。止观,指的是道次第之后的内容,也就是《广论》和《略论》的止观
福德资粮、 智德资粮、 先世资粮、 现法资粮
福德资粮、 智德资粮、 先世资粮、 现法资粮。 福德资粮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 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 智德资粮即由修习正观而得之妙智, 亦即六度中之第六度; 先世资粮即由宿世积集之善根, 在今生自然而有之福智资粮; 现法资粮即在今生所修习之福智资粮。 资粮位 — 修集资粮之位, 为唯识宗所立五种修行阶位中之第一阶位
菩萨所观四智 → 菩萨所观四智 — 这是菩萨悟入唯识之理以前
菩萨所观四智 → 菩萨所观四智 — 这是菩萨悟入唯识之理以前, 所成就的四种智慧。 唯识宗主张诸法皆由心识所变现, 故否认心外有实法之说, 为破除外道对‘实我实法’之执著, 遂揭示此四智之说, 以一一駮斥外道的见解。 一、 违识相智, 就是鬼、 人、 天等共见河水, 随其业感的差别, 而所见各异
指唯识宗所立的四种涅槃
指唯识宗所立的四种涅槃。 《成唯识论》卷十载: 一: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指一切法之实性即为真如之理, 一切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 然本来自性清净, 具有无量微妙功德, 无生无灭, 湛然如虚空, 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 与一切法不一不异, 又离一切相而无有分别, 且言语、 思虑皆泯绝, 唯圣者始能自内证之。 二、 有余依涅槃, 指断尽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