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具备了世俗菩提心的意乐或基础之后,就可以下手修学止观了。因此,学习地图的主要阶段里,道次第和修心后面放的就是止观。止观,指的是道次第之后的内容,也就是《广论》和《略论》的止观。

止观这部分,依序放了摄类学、宗义、地道、止观四项,意思是我们直接拿起《广论》或《略论》的止观来读,根本看不懂的。换言之,没有前面摄类学、宗义、地道的基础,读不来真正的止观。所以,摄类学、宗义、地道这些课程,乃修学止观的前行准备。

摄类学里,包括小理路、中理路、大理路,其中大理路的内容又包括心类学、因类学(因明)。这些课程,总称为“摄类学”。之后是“宗义”,即大小乘各宗的的见解分析,如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等。再来是“地道”,即五道十地,每一个层级与进程的说明,让我们清楚菩萨们实际上如何一步步走向成佛的道路。

摄类学、宗义、地道这三门课,不仅有助于修学止观,实际上,要真正深入、准确懂《广论》和《略论》的话,也是需要这三门课的基础。这三门课不懂,前面学习《广论》或《略论》从头到菩萨行六度的内容,会以为自己有懂,可人家一问,马上就考倒了。这是因为没有这三门课的基础,所学仍不够准确和稳固,自己脑子里不是那么清楚。因此,学习这三门课,能让自己在学习前面的《广论》或《略论》时,掌握得更准确,并将错误的、不够准确的观念纠正过来,这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