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唯识宗所立的四种涅槃。 《成唯识论》卷十载: 一: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指一切法之实性即为真如之理, 一切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 然本来自性清净, 具有无量微妙功德, 无生无灭, 湛然如虚空, 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 与一切法不一不异, 又离一切相而无有分别, 且言语、 思虑皆泯绝, 唯圣者始能自内证之。 二、 有余依涅槃, 指断尽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之理。 烦恼障虽灭, 然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 故称有余依涅槃。 三、 无余依涅槃, 指出离生死苦所显现之真理。 即烦恼断尽, 所余五阴之身亦灭, 失去一切有为法之所依, 自然归于灭尽, 众苦永寂。 四、 无住处涅槃, 谓断所知障所显现之真理。 即断智之障, 则得生死、 涅槃无差别之深智, 于二者无有欣厌, 不住生死, 亦不住涅槃, 唯常与大智大悲相辅, 穷未来际, 利乐有情, 然虽起悲智二用而体性恒寂。 以上四种涅槃, 其真如理体虽然有别, 但其真正所显得者, 则为后三种涅槃, 因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性本寂, 不由实相真如所显, 而后三种涅槃则为灭尽烦恼、 依身、 所知障后, 方显得者。

法相宗所立。 一、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即虽有种种的烦恼, 但其自性清净, 湛如虚空, 离诸一切分别之相, 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 唯圣者能亲证, 其性原是寂静。 二、 有余依涅槃, 即生死之因与惑业虽尽, 但犹余有漏依身之苦果。 三、 无余依涅槃, 即不但生死之因与惑业已尽, 同时连依身之苦果亦灭, 使之毕竟不生。 四、 无住处涅槃, 是断所知障所显的真如, 所知障为智之障, 二乘人因有所知障, 不明白生死涅槃无差别的道理, 所以固执生死为可厌, 涅槃为可欣, 佛断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时, 对生死与涅槃无厌欣之情, 因有大智, 故住于生死, 因有大悲, 故不住于涅槃, 以利乐尽未来际之有情, 故谓之为无住处, 利乐之用虽常起, 而亦常寂, 故称为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