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
惠空法师,于大学期间接触佛法并担任师大佛学社社长,出家以来长期投入僧伽教育及青年学佛工作,民76年出任圆光佛学院及佛研所教务长。此后陆续在多所佛学院、佛研所授课,并创办慈善佛学院、慈光禅学院、慈光禅学研究所。 法师长于经论解读,如成唯识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中论、楞严经、摄大乘论、大乘起信论等,皆能自学并宣讲
1. 南北朝时发源于北方“地论宗”依《十地经论》兼取《楞伽经》建立以第八识为真识的唯识学说;在南方真谛传译世亲无著诸多论著,依真谛所译《摄大乘论》兼取真谛所译《决定藏论》“摄论宗”渐蔚风气,主张设第九识为觉悟动力来源。请分析“地论宗”与“摄论宗”两派唯识学说对于“真识”看法不同之处在哪里? 3. 圆测解说唯识学说根本经典《解深密经》时描述到真谛依《决定经论》立九识之学,针对第八识与第九识皆有独特之分析。第八识“阿梨耶”在真谛解释下分别有“解性”、“果报”与“染污”三特性;第九真如识“阿摩罗”则有“所缘”与“能缘”两面
本书以作者所倡导的文献学与哲学分析双轨并进的方法研究世亲与护法的唯识学。直接透过《唯识三十颂》及《三性论》的梵文原偈,诠释世亲的唯识思想。在解读护法思想方面,则择取玄奘译《成唯识论》的重要部分进行
c. 劳思光(2015 II: 226)评论道:“佛教既以自学为依归,则最高主体性所在,自必不能再受外在限制;故通过“众生成佛”之肯定,以显此最高自由,乃理论之必然结果;故《法华》此义,不能不视为佛教之究竟义。”请以你自己的理解,说明劳思光此处的评论,并申明你对此评论的看法。 2. 从唯识学说中《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等所揭之“种子说”,衍生出相应于印度传统种姓观念的论点,认为众生一旦受生,便生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菩萨种姓、不定种姓或者一阐提种姓五者之一,依照种姓特质经历一生相对应的境界,具有浓厚的决定论色彩
指唯识宗所立的四种涅槃。 《成唯识论》卷十载: 一: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指一切法之实性即为真如之理, 一切法虽为客尘烦恼所覆障, 然本来自性清净, 具有无量微妙功德, 无生无灭, 湛然如虚空, 一切有情皆平等共有, 与一切法不一不异, 又离一切相而无有分别, 且言语、 思虑皆泯绝, 唯圣者始能自内证之。 二、 有余依涅槃, 指断尽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