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亲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一般所说的《金刚经》都指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经》古来依无著和世亲的论释为中心被理解,尔后由三论、天台、华严、法相、禅、真言等各宗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发展。 金刚经是佛经里最有影响的一部经书,有人说它包括并超越了一切宗教
在部派的思想中,“断惑论”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主题。本稿试着从有部的烦恼架构,“有随眠心”和断惑方法等,探究有部的断惑理论。 内文先讨论有部对于“烦恼”和“随眠”的基本立场;进而说明“随眠是诸有本”的原由和三界五部九十八随眠的架构
1. 南北朝时发源于北方“地论宗”依《十地经论》兼取《楞伽经》建立以第八识为真识的唯识学说;在南方真谛传译世亲无著诸多论著,依真谛所译《摄大乘论》兼取真谛所译《决定藏论》“摄论宗”渐蔚风气,主张设第九识为觉悟动力来源。请分析“地论宗”与“摄论宗”两派唯识学说对于“真识”看法不同之处在哪里? 3. 圆测解说唯识学说根本经典《解深密经》时描述到真谛依《决定经论》立九识之学,针对第八识与第九识皆有独特之分析。第八识“阿梨耶”在真谛解释下分别有“解性”、“果报”与“染污”三特性;第九真如识“阿摩罗”则有“所缘”与“能缘”两面
“经部认为五蕴由多种同类之法积聚假设,三无为法都无实体”。 比如色蕴,在这个整个的宇宙里边,凡有属于色的一类,就是物质的一类,管你是过去的、未来的、现在的,近的、远的,可以看的、看不到的,有见、无见,有漏、无漏,等等,凡是属于物质一类的都叫色蕴。 所以说,蕴的本身,它就是一个积聚,堆起来的,所以既然是很多东西堆起来的叫一个蕴
本书以作者所倡导的文献学与哲学分析双轨并进的方法研究世亲与护法的唯识学。直接透过《唯识三十颂》及《三性论》的梵文原偈,诠释世亲的唯识思想。在解读护法思想方面,则择取玄奘译《成唯识论》的重要部分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