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价
全球城市住宅楼市升温,一份最新报告指,今年首季各主要城市楼价,按年同期平均上升约7.4%,是自200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而香港受本地买家需求和经济反弹推动,楼价录得约2.2%的按年涨幅。 莱坊发布2021年第一季《全球城市住宅指数》,该指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或央行发表的官方楼价数据,追踪全球150个城市的一般住宅楼价表现
美联房地产数据及研究中心综合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8月二手公屋(包括已补地价的自由市场及未补地价的第二市场)注册量录得135宗,虽然较7月230宗历史高位回落,但仍创纪录第二高。若以今年首8个月累计,二手公屋共录672宗登记,比起去年同期508宗大升约32.3%,并创有纪录以来同期新高。 美联首席分析师刘嘉辉指出,若以金额划分,今年首8个月二手公屋注册量以300万或以下单位表现最突出,年内录433宗,按年急升约35.7%,无论宗数或升幅均为各类之冠
五矿地产(00230)发展的油塘蔚蓝东岸,为迎合换楼客及投资者需要,为3房或以上单位推出楼价最高85%一按,成交期长达540日。 五矿地产营销及市务总监方俊表示,为3房或以上单位推出新付款办法,提供“85%备用一按计划”,不设压力测试,并指审批过程具弹性,而买家收楼后首年免息免供,成交期长达540日,以吸纳换楼客及投资者。 方俊续指出,现存价单中尚余86伙待售,并以3房户为主,另有部分单位招标中;强调未来加推单位具有加价空间,幅度约5%;并透露考虑部分4房或特色单位保留至现楼推售
经过传媒多年教育,不少人在讨论由发展商安排的新盘按揭时,都意会到此类产品普遍会有初期还款较轻松,但优惠期后供款急增而且难以转按的问题。但比起未来每月还款上升,其实未能取得预期中的按揭贷款,对买家一样是大问题。 经过传媒多年报道,一般准买家都对新盘按揭保持一定戒心
美国完成退市,一般估计来年美息将进入加息周期。众所周知本港楼价在高位徘徊的原因之一是按息一直维持低企;港息如跟随美息上升至“正常”水平,势将对本地高企的楼价带来一定压力。不过,不论是美息抑或港息回升,都有强大的制约因素
早前中文大学公布一项有关香港生活质素指标的研究,其中“置业负担比率”恶化,而且创有纪录以来最差。认真来说,情况已是老生常谈。有趣的反而是后续讨论,究竟何谓中产? 报章引述报告,2017年市区一个面积300方呎单位的楼价,相当于一个年收入约30万元家庭的16.18倍;较之前一年的14.56倍恶化,而且是2008年以来最差
经过一番讨论,美国国会最近通过税改法案,将大幅改变美国税制和调低税率。法案将于未来10年为美国减少近1.5万亿美元的税收,或会影响亚洲投资者在内的持份者。外界估计美国总统特朗普会在未来两星期签署法案
施政报告2021|美联布少明:长远增供应料楼价升幅“降温” 新一份《施政报告》着墨房策,积极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惟美联物业住宅部首席执行官布少明表示,住宅项目发展需时,未来数年私宅落成量未会大幅增加,料楼价不会触发楼价向下调整。不过,鉴于长远供应增加,故集团预期楼价升幅将会“降温”,今年全年楼价将下调升幅至1成,全年二手住宅成交量将录得约6万宗,并料明年成交量可增至约6.5万宗。至于一手成交量,预计今年将录得约1.8万伙,而明年亦将增加至2万伙的活跃水平
大和:重申港铁集团(00066)目标价49.2港元,评级由“跑赢大市”升至“买入” 大和目前重申港铁集团(00066)目标价49.2港元,评级由“跑赢大市”升至“买入”。 大和发表研究报告称,公司上半年的零售租赁业务及交通业务将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零售物业价值的估值的降低也会对公司上半年利润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大和估计公司基本盈利仍会同比上涨64.2%至56亿元,当中有52亿元是来自物业销售业务。 大和指出公司是将军澳区转型的主要受惠者,因为该地区自2000年开始向中产及专业人士的住宅区转型,而单位平均平均售价由2000年初的4000元升至逾1.5万元
不少人抱着先上车,再换楼的心态,去买入纳米盘。不过,如果买家欲细换大,沽出纳米楼所套现资金,其实未必有十足的把握于原区换楼。 早前重推的屯门“龙床盘”菁隽,吸引大批年轻人入市,并由父母陪同拣楼,估计不少买家都抱着先上车,未来细楼换大楼的心态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