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价
2014年即将过去,回顾2013年底、2014年初,绝大部分分析认为楼价在2014年会回落;埋单计数,楼价却在年内大致上升一成,某程度上印证了“相反理论”。现时展望2015年,意见似乎未见一面倒,也许意味2015年楼市会是较平稳的一年?展望2015年楼市,有几个因素值得留意: ‧供应微升:此处所说的供应,不是指落成量,而是指可作楼花销售的数量。2009至2011年,私人住宅动工量是31900伙,平均一年不足1.1万伙,新楼数量偏低,是支持楼价高企的一个基本因素
有“龙床盘”之称的屯门菁隽,最近录二手买卖,据市场消息称,项目中层32室,实用面积131平方呎,叫价250万放盘,经议价后240万元易手,呎价18321元。 据了解,原业主去年7月以196.7万元购入单位收租,月租约6500元。由于业主持货仅9个月,交易须支付楼价15%,即将36万元额外印花税(SSD),据报相关税项由买方支付,即买家入市成本升至276万元,呎价变相升至约2.1万元
受环球汇率波动及贸易开战气氛浓罩下,大部分亚洲地区的生活成本上升。根据早前经济学人智库发表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香港的生活成本比纽约高出11%,大大影响港人实现安稳及丰盛生活。AXA安盛连续第7年委托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 (Nielsen) 于2018年4月13日至5月3日以网上问卷形式针对港人对生活安稳及丰盛两方面进行的“AXA安盛生活指数”调查,并成功访问了1010 名18-54岁、收入超过$15000的人士,希望了解港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关注重点、对健康保障的期望及对未来所作的准备
近期屋苑造价回稳,引致银行估值亦有所上升。 【星岛日报报道】随着疫情缓和,二手睇楼及问盘量回升,令屋苑造价向好,本报追踪20个大型屋苑、于过去1个月银行估值变化,估价亦稍回升,单位上升约1%至5%,当中以映湾园及嘉湖山庄估价升幅最高,按月增约5%。 肺炎疫情见缓和,加上限聚令逐步放宽,二手睇楼活动及问盘情况,亦有所回升,而且部分平价盘源已被消耗,引致屋苑售价亦回稳
新鸿基地产旗下元朗锦田北PARK YOHO Bologna公开首张价单,项目以现楼方式开卖,户型涵盖开放式至三房户,包括一房复式户。 有关现金回赠计算或更多优惠,请向按揭专员查询。 ** 以上一概以有关银行/贷款机构最终批核作准
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建议政府在新一个财政年度预算案中宽免100%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以及利得税,上限2万元、为首次置业的永久居民提供一次过印花税扣税,上限20万元,又建议向每名合资格市民派5000元消费券。 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尹佩仪表示,楼价回落但仍处高水平,政府未必愿意撤辣,扣税可刺激市民置业意欲。 她同意政府要量入为出,但认为现时最重要是刺激经济,派发消费券可望振兴消费意欲,认为有助社会发展
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差估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楼价趋势开始呈现下跌,居屋售价自2020年来继续大插水。 虽然中原指数呈现横行趋势,但楼盘按年已出现下跌势头。受到环球经济转差,加息周期刚刚开始,加上本地疫情持续困扰,楼盘短期易跌难升
从银行界的朋友口中听到近月银行拒绝了大部分的借贷要求 当中包括新楼七成按揭贷款。 止凡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有点震惊 连七成按揭都拒批 是否太保守呢? 银行这个做法应该会令到不少准业主因没有七成按揭的银行资金而需要 '挞订' 楼市亦会大跌! 在银行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银行不怕大家供不起层楼 因为用七成借贷 一旦业主断供就可以没收层楼作十成楼价的银主盘售出 所以银行永远有楼价的三成作缓冲水位 这成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要素。 如今金融海啸 全球股市大跌 经济及楼市亦可能大幅度下滑 作为风险管理良好的银行 有必要检讨这三成的缓冲水位是否足够; 加上银行同业利息一减再减 借出楼按实在盈利甚微
据地产站5月13日报导,代理表示,优质豪宅备受垂青,西半山柏道6号豫苑刚录得一宗买卖成交。 该单位为顶层复式户,由于属罕有特色优质放盘,故获用家以3688万元意头价承接, 2006年货转手升值逾近1.7倍。 该位于2座之顶层复式单位,实用面积约为1297平方呎,建筑面积约为1556平方呎,另外连约693平方呎平台及394平方呎天台
美联:去年私宅呎租微升1.8% 私人住宅租金跟随楼价回调。据美联租金走势图资料显示,去年12月以实用面积计算的私人住宅平均呎租约37.01元,按月续跌约0.5%,较去年8月高位累跌约3.4%;而去年全年升幅收窄,全年微升约1.8%。 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指出,以美联物业促成的租务个案计算,去年月租1.5万元或以下的比率下跌,由2017年约36.8%减少至去年约31.6%;至于月租逾1.5万至2万元的住宅租务个案比率则由2017年约25.9%升至去年约28.6%;而月租逾2万元的租务比率去年逼近四成,由2017年约37.4%攀升至去年约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