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ology
国内团队:基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群体感应的多细胞交流(综述)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在微生物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的来自天津大学乔建军和刘春江团队的综述文章,将基于QS的互作分为垂直互作和水平互作。对于垂直互作,综述主要讨论了自然微生物系统中噬菌体、细菌和宿主之间基于QS信号和激素的相互作用
主讲人概况:李正国,男,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及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其中在Plant Cell Plant Journal New Phytologist,Plant Molecular B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著名刊物发表 SCI收录论文4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7本;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
专家简介:李磊,博士。2013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期间师从德国科学院院士Joerg Vogel 教授 (2013-2016) 和美国贝勒医学院Wei Li教授 (2016-2019)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致命的原因之一,可能引发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尤其早产儿的发生败血症的几率高达一至四成,死亡率可达25%。其中,晚发性败血症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七天后到三个月间发生,常常来得突然、发生原因也不明。林口长庚新生儿团队证实,早产儿肠道菌丛失调容易发生败血症,且肠道细菌也可能转移到全身造成败血症;该研究也于10月登上国际知名期刊“微生物学前沿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报告人简介:刘威,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神经科学研究所项目科学家。利用模式动物果蝇和小鼠,从事微生物组对宿主发育、神经和行为等调节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主持并完成国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教研室教师,曾赴斯里兰卡进行国际合作和国际会议、交流访问。主要以斑马鱼和青鳉、细胞及发光细菌为模型,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抗生素、纳米材料等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项,主要参研中-斯国际合作项目等5项,发表SCI论文26篇(以第一作者/共一作者身份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DNA Repair Cell death & diseas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9篇),共同申请发明专利2项
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审稿人,北京市经济与信息局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北京市食品协会会员。 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yd12300云顶线路·(中国)官方网站食品质量与安全系8号楼304室,邮编:100048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与营养安全。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肽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粮油食品安全及营养研究,食品酶制剂基础应用研究,酶资源高通量筛选
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09年至201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Research Fellow,2014年以后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目前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以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Toxins》、《Scientific Report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领域:从事植物健康与食品安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真菌毒素合成调控机制以及防控技术开发;2)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3)病原微生物为害机制;4)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石婷婷,2009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研究现代酿造技术以及与酿造工业相关的酿造微生物功能基因、微生物资源开发等方向,。近年来先后在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Society for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在相关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土壤盐化(soil salinization)经常会造成极大的农业损失,但现在杨百翰大学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扭转土壤盐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在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 Brent Nielsen 的带领下,杨百翰大学科学家们成功将耐盐植物的根部细菌接种到苜蓿植物上,防止土壤盐化对产量造成影响。 Nielsen 解释,他们将盐生植物(halophytes)的根部研磨,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培养细菌,透过此举分离出 40 多种不同的细菌分离物,而其中正有一些能耐受海洋程度的盐分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