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化(soil salinization)经常会造成极大的农业损失,但现在杨百翰大学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扭转土壤盐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在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 Brent Nielsen 的带领下,杨百翰大学科学家们成功将耐盐植物的根部细菌接种到苜蓿植物上,防止土壤盐化对产量造成影响。
Nielsen 解释,他们将盐生植物(halophytes)的根部研磨,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培养细菌,透过此举分离出 40 多种不同的细菌分离物,而其中正有一些能耐受海洋程度的盐分含量。
在研究中,团队确定了两种特定的细菌分离物:盐单胞菌(Halomonas)和芽孢杆菌(Bacillus),在将这些分离物应用于苜蓿种子后,随后于实验室与温室进行的两方实验中,都成功看到苜蓿在高盐条件(1% 氯化钠)下仍能显著增长。
相较之下,在同样条件的未接种植物生长经常被显著抑制,考量到美国、中国、澳洲和中东许多地区农田都受到土壤盐化影响,这项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从刊载于《Microbiology》期刊的研究来看,除了美国第四大作物苜蓿(alfalfa),研究团队也已经开始对水稻、青豆和莴苣进行实验室和温室试验,下一步是对接种的作物进行田间试验。
参与研究的 Caitlyn McNary 指出,当土壤被重复用于耕作时,盐度会上升,当灌溉水中含有盐,它会蒸发或直接被植物吸收,盐被残留在那里,“凭借我们所发现的,因为盐化而无法维持植物生长的土地可再次用于农耕”。
“我们一直想知道,持续增加的盐化土地是否只是必败的战斗,或我们还是能做些什么,而现在我们证明了确实有些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