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ology
报告人简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2010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硕博联读),主要从事群体感应、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宿主的信号互作等相关的研究。2007-201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行联合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病原菌霍乱弧菌治病机理相关的研究
剑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534年,为英国剑桥大学的分支机构,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剑桥大学出版社属非盈利性机构,以推动知识、教育、学习和研究等慈善事业为目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约2500本新书及超过200种学术期刊
为推动微生物学科研、教学、开发、利用不同领域发展,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开幕式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王亮教授受邀参加,并在“病原微生物与健康”分会场做题为“坐等假说的前世今生:病原菌环境耐受性与毒性进化相关性”学术报告。本届学术年会会期为10月29日至11月2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云南省微生物学会主办,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和昆明理工大学共同承办,大会主题是“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设置“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组学”“病原微生物与健康”“环境微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理代谢与合成生物学”4个分会场开展专题学术交流。此次会议将促进与国内研究机构交流新技术、研判新趋势、展示新成果,共享信息和资源
植物叶片有微小的气孔(stomates),透过开关气孔让植物降温和呼吸,过去科学家已知真菌和植物病原菌会强行进入这些气孔导致植物生病,但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的新论文,研究人员发现,沙门氏菌也懂得这道理。 据了解,德拉瓦大学团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一位成员过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当时成员正在研究细菌如何找到新方法透过植物进入宿主,以及人们应该如何防止相应感染。 在这项新研究中,团队针对菠菜和莴苣是如何应对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入侵深入研究;这3 种细菌感染植物后并不会留下痕迹,因此人类及动物相对难以察觉
去年投的一篇文章被通知接收了,但是审稿人说语法需要改进,建议找一个母语为英语的人寻求帮助,也列了两个很简单的修改意见。想问问各位大佬,现在还需要去找人润色吗,还是就是按照他所提的改一下提交就可以了呢。 论文被拒,申诉后编辑让重新投稿,请问cover letter需要反映出自己是申诉后重投的吗? 提问人 iRobot 某sci期刊论文发表时,发现收稿日期是错的,请问有影响没? 提问人 iRobot 投了十几天,一直是Submitted to Journal 提问人 iRobot Food Microbiology投稿需要交版面费吗? 提问人 iRobot 建议补充真实环境下的路径规划实验 提问人 iRobot Nature Communications投稿十几天后让提交reporting summary,这代表送审了吗? 提问人 iRobot
2009年9月进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要从事香蕉耐冷、抗病分子机理研究,以及创制香蕉新种质等工作。2013年任农业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香蕉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骨干,广东省农业种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专题专家
剑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534年,为英国剑桥大学的分支机构,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剑桥大学出版社属非盈利性机构,以推动知识、教育、学习和研究等慈善事业为目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约2500本新书及超过200种学术期刊
焦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7-2019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通过生态系统生态学、地统计学、气候变化科学等多学科手段,结合野外调查取样、原位实验和温室控制实验,运用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组学技术,研究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和演替及其参与的养分循环,为预测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和响应环境变化提供依据
近日,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学院于涛副教授受邀担任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知名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客座主编,并负责组建名为《Biofilm Formation and Quorum Sensing of Foodborne Microorganism》(食源性微生物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形成)的前沿专刊(Research Topic),专刊网址为[URL],现面向海内外专家征集稿件,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隶属于瑞士出版社Frontiers Media S.A.旗下,是中科院生物大类2区的SCI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为5.640,在其上发表的论文目前已有累计超过17.7万次的引用和1.3亿次的浏览和下载,是微生物领域内引用量最高的期刊之一。 前沿专刊是Frontiers赋能学术工作者的创新方式之一,一般由期刊主编或副主编邀请某领域专家担任客座主编,负责对某领域内的最新研究热点进行提炼并确定专刊主题,邀请2~4名同行专家组建编辑团队,专刊正式上线后则负责接收相关领域作者的投稿并组织审稿,通过评审的稿件最终以合辑的形式发表在该期刊正刊。于涛副教授受邀成为《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客座主编,体现了国际同行对其在该领域研究水平的高度认可,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同时对相关学科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微生物挥发性代谢产物(microbiology volatile metabolites)是微生物代谢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重要的信息素 也是人类了解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质规律的重要窗口。 不同微生物个体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往往不同 它们一般具有种属特征 因此这些气味物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气味指纹图谱可以做为微生物鉴定与检测的潜在依据。 微生物检测方法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