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tologist
林啸,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本硕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于荷兰Wageningen大学植物育种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英国The Sainsbury Laboratory研究所Jonathan Jones团队。研究方向为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的挖掘及抗病机理的研究,以野生茄科植物光果龙葵(Solanum americanum)为模式,利用基因组学、遗传学、效应子组学等技术发掘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以及致病疫霉的无毒基因,并研究其抗性机理。近五年在国际期刊或预印本上发表论文10篇,包括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Plants The EMBO Journal Molecular Plant New Phytologist MBio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
罗杰——1971年生,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固定研究人员(PI)。湖北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理事等
专家介绍:王少奎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育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植物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巩晓颖(1981-),男,博士,教授。2003年和200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获DAAD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资助赴德国基尔大学留学,并于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7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草地科学研究组(知名稳定同位素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和项目科学家
江聪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就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主要从事小麦赤霉菌致病分子基础以及赤霉菌-小麦互作机制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小麦赤霉菌膜受体识别和信号传导;赤霉菌-小麦分子互作;病原真菌表观调控机制等
报告时间:2021年12月9日上午8:30 报告人简介:任涛,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成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施肥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料作物学报》青年编委。主要从事油菜栽培和养分管理方面的教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等省部级项目4项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瑞士洛桑大学科研团队合作,揭示了谷氨酸受体蛋白GLR3.3的羧基端区域在损伤刺激产生的长距离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上。 谷氨酸受体蛋白家族是一种结构域高度保守的离子通道家族,在调控植物信号转导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农学院 出处:通知公告网发布时间:2022-12-11浏览次数:481 李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本硕博连读,2010年获农学博士学位,同年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博士后及研究助理工作,于2016年7月正式回国建立实验室,主要利用生物大数据进行玉米株型建成分子机制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6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enome Biology》,《Molecular Plant》,《PLoS Genetics》,《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江聪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就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主要从事小麦赤霉菌致病分子基础以及赤霉菌-小麦互作机制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小麦赤霉菌膜受体识别和信号传导;赤霉菌-小麦分子互作;病原真菌表观调控机制等
报告地点:农科大楼3071 高飞博士,湖南农业大学tyc1286太阳集团校聘教授。2022年6月以神农学者人才计划引进入职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6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7年6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21年10月,毕业于法国L’institut Agro大学植物遗传与改良专业,获博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