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tologist
高丽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教研室主任。长期围绕植物特别是茶树的类黄酮合成代谢及其调控展开了十多年的持续研究,并在酚类化合物没食子酰基化及脱没食子酰基化的生化机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PNAS、New Phytologist、The Plant Journal、Food Chemistry、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工作
地点:腾讯会议887-229-136 周美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荞麦基因资源创新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担任国际荞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作物杂志》副主编和BMC Biology副主编。主要从事荞麦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针对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开展基因挖掘和遗传机制解析工作
郝广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站长,植物生理生态课题组组长。先后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青年科技奖”、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学术头雁”、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从事树木抗逆生理和生理生态学研究,近期重点针对金沙APP国北方较严酷的树木生长环境条件,开展了水力性状对树木生产力和抗逆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阙友雄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天傅体育app甘蔗研究所所长 、农业农村部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得福建省“省级高层次人才” 、“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和“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
苹果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由苹果黑腐皮壳属真菌Valsa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我国苹果生产中的重大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日前,由我校植物保护学院黄丽丽教授带领的果树病害研究团队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研究发现,苹果树腐烂病菌果胶酶、次生代谢物合成、氮转运相关蛋白和酸性外泌蛋白酶等相关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可能是该病菌适应性侵染树皮的主要决定因子;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簇)的变异,有可能导致了该病菌的寄主偏好性
分布于不同纬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且磷限制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为了适应养分条件变化,植物会最大限度地通过内部养分存留和外部养分获取来维持其养分供应。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所需的磷约有98%来自叶片凋落前的磷重吸收和微生物的磷矿化这两个过程
主讲人概况:李正国,男,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及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其中在Plant Cell Plant Journal New Phytologist,Plant Molecular B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著名刊物发表 SCI收录论文4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7本;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
作者: 出处:通知公告网发布时间:2022-11-02浏览次数:528 主讲人简介: 崔海涛,福建农林大学植物免疫研究中心教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传导和病原菌效应蛋白致病分子机制,在植物抗性基因介导的免疫反应和病原细菌效应蛋白的毒性机理研究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结合转录组、蛋白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系统开展了水稻免疫机理研究,解析水稻抗病分子机制;同时,开展了对甘蔗黑穗病菌效应蛋白的致病分子机理研究,解析甘蔗黑穗病菌的致病机制。近年来,在《Cell Host & Microbe》、《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和《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1篇,论文累计被引超900次
4月12日,国际著名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IF 9.1)在线发表了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团队关于棉花纤维表观遗传的最新研究进展,题为Multi-omics maps of cotton fibre reveal epigenetic basis for staged single-cell differentiation。本研究利用多组学数据揭示了棉花纤维发育的表观遗传基础。棉花团队在读博士研究生王茂军为论文第一作者,张献龙教授为通讯作者
覃元,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本硕博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6月博士毕业后进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工作。硕博及博后期间主要从事棉花纤维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利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数据绘制了纤维细胞起始阶段的调控网络及分子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