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
四依法,是佛陀教导弟子们随顺教诲的原则。学佛的人,在没有取得正觉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但要有智慧的随顺佛陀的教诲,感情的随顺是错误的,要理智的随顺。而理智的随顺就是: 依法是依靠经里所教导的,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方法
在中国佛教信仰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不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佛和菩萨,如阿弥陀佛、药师佛、地藏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若以其在汉传佛教发挥的影响的力而言,首推观音菩萨,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观音菩萨受到不可计量的信众崇拜和敬礼
忍辱不是压抑式的修养,不是逆来顺受的忍受,而是见地的提升,般若空性的成就。很多人会误解,说这个忍辱就是要忍受,就是要压抑自己,这都是错误的。一定要有般若慧在其中,是见地的提升,根本上就没有我,哪里有忍辱之相呢?辱是受到他人的攻击辱骂,忍是自己安然不动、不以为忤
我的孩子是一名初二的男孩子,性格比较敏感胆小。最近同学上课时往他脖子里倒水害得他上体育课是非常冷。孩子也批评这位同学但是还是有欺负他的行为
大悲咒在佛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众生的影响力非常大,所以大家在修大悲咒时,要认真,也要用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了解大悲咒。在修大悲咒时,如果大家想了解大悲咒的意思,那可以去看大悲咒翻译版,这样就会对大悲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大悲咒翻译: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五六二、瞿师罗经:本经叙述瞿师罗长者间说法者。阿难说调伏贪瞋痴的人为说法者。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我所说的法(真理),人人有份。它并不特别属于某一宗教,不论佛教、婆罗门教或基督教,也不专属任何国籍,不管是泰、中、法、英、美、日,任何人证悟了它,就拥有它。 悟者得之;迷者不察
和谐人家-福慧之路,旨在依H.H.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义和教理为依归,弘扬正信的佛教,缔造恭闻第三世多杰羌佛殊胜说法的因缘,接引众生,宣扬如来正法。本会尊重佛教所属的一切派别,弘传佛教、佛学、佛法之正知正见的义理,让行人可以学到真正由佛陀所传正宗法义的佛法,从而得以受用,超脱人生诸苦,成就佛果之道。 现今社会虽然物质越来越丰裕,但都市人饱受精神困扰及抑郁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福慧行遂致力依止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化和义理,让人们建立正知正见,领悟到佛教博大精深的生活智慧,明白宇宙万物均离不开“因果”的轨迹,通过“修行”、“持戒”,不执着于因缘聚合的东西;以持戒心待自己,以慈悲心待众生,以平常心待生活,才不至陷入“贪、瞋、痴”的迷妄中,断除我执,以六度、十善、四无量心修正实践,提高品德,走上解脱成就之路
问:现在有个词叫作“佛系”,是指不取上进的,一般用作贬义词。请问师父您怎么看? 答:“佛系”,我对这个词比较陌生,这个词好像挺火的。 首先,这是一类人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生活态度,我认为应该予以尊重和理解
有时必须为它加油喝彩,让心斗志昂扬, 有时必须喂养它知识及理解, 心可以成为“知者”,便高兴了。 最初跟随隆布敦长老训练时,训练观心, 这次“知者”可以连续不断地生起一段时间, “知者”就可以生起大约十分钟, 只是举例,隆波不记得时间了。 若坐着对治,就会比之前更加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