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佛教信仰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不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佛和菩萨,如阿弥陀佛、药师佛、地藏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若以其在汉传佛教发挥的影响的力而言,首推观音菩萨,所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观音菩萨受到不可计量的信众崇拜和敬礼。观音崇拜在十世纪左右开始兴盛,无远弗届,形象深入民心,甚至超出了中国本土,传到日本、韩国、越南、西藏等地。

自唐朝以来,《妙法莲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思想,一再被强调、宣扬。每当有人遇上苦难,都会向她诉说,向她求助,因为她总能以慈悲心倾听我们的痛苦。而在《楞严经》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中,观音菩萨示教我们,精进闻、思、修,继而趣入三摩地境界。

你可能会问,那如何闻、思、修呢?“闻”者,听闻佛法、阅读三藏,对所闻经教,生起信心,并如实了知经中智慧;“思”者,根据所闻佛法,以正思惟如理深究其中;“修”者,集前二者之功,依次修行,断尽烦恼,以证得无上道为究竟。这是一般的闻、思、修,而观音菩萨想我们认让的,是耳根能闻声的自性,在此境界中生起智慧,不假外求世间音声,进入能闻的自性之流,那是没有所闻的声音之相。这就是“入流亡所”的境界--如观音菩萨为了救度不同根器的众生,示现种种分身,行教化救济事,利乐有情。

佛门网将主要文章划分为闻法趣入、思惟诸法和修行处处三大类别,正正彰显我们对闻、思、修的重视,并以此为纲领。这次特别整理“观音专题”,收录多篇专栏文章及采访稿,呈现不同修行人对观音信仰的理解。菩提心与智慧是成佛的基石,而大悲心又是菩提心所必备。透过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悲精神,可以对治我们的贪、瞋、痴三毒。希望大家在阅读过后,能效法菩萨发大慈大悲心,行自利利他事,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