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
现在有很多人学习阿弥陀经,这也体现了阿弥陀经的好处所在,不过我们在刚开始学习阿弥陀经,不太清楚阿弥陀经的功德利益和好处有什么,下面就让我给大家简单的了解下阿弥陀经的功德与好处吧,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临命终时,心无怖惧,正念现前,西方三圣金台接引,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受生妙乐。 二、夜里做梦吉祥,或着能见到阿弥陀佛放着金光特别殊胜庄严的法身
“为什么是无常呢?无常法很平常啊!” “我个人知道诸行无常是第一法!但众生不知,奈何?” 佛陀的三法印,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第二法印是“诸法无我”,第三法印是“涅槃寂静”。 直指人心是什么?答:心无常、心无我、无有心。 这些都是变化无常的,大至国家,小至个人,都是无常态的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但是因为修行者的根基不同,因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所以叫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现在就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选择了大圆满法和净土法两个法门,都是求往生的方法--大圆满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活着往生的方法;净土法(往生法)是临终往生的方法。 第一,即身成佛的大圆满法
在娑婆世界很难十全十美,你有这一部分如意安乐的果报,你就有另外一分不如意。你看,福报很大,你身体就不好;你身体很健康,你就是为了衣食而奔忙。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叫业报身,是业力所招感的身心
盖弥陀名号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法身功德不可思议,故名号功德亦复不可思议。 这几句话比什么都重要,你要不要念佛?这一天你念了几多佛?真正清楚明白,二十四小时里一秒钟也不肯空过,真念佛人。 宋朝莹珂法师念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
1. 针对道安及北朝六家七宗附会道家思想来理解般若哲学的“格义”之法,劳思光(2015 II: 254)评论道因为“受道家形而上学影响,每每从‘本体义’看般若空义;主体性既不显,则何能知‘般若’?”你如何理解劳思光此处的见解? 3. 鸠摩罗什译《中论》等讲述般若空义诸论,中土佛教思想家始明“无我”之义,以及“法身”非“形躯”亦非“灵魂”的见解。劳思光(2015 II: 255)描述说已往之佛教徒将“个别自我”与“真我”相混,换言之,是不能分辨“经验主体”与“最高主体”。你如何理解劳思光此处的见解? 4. 北齐净影慧远在《大乘义章》中将北朝解罗什僧肇般若之学的宗派归纳为四宗,分别为“立性、破性、破相、显实”四宗
老法师:【自性是完全觉悟,阿赖耶是完全迷惑】 自性是完全觉悟,阿赖耶是完全迷惑,一迷一切迷,一切迷就叫阿赖耶,全迷了,一觉,全觉了。迷了之后,智慧没有了,妄想产生了。从妄想产生分别,从分别产生执著,愈迷愈严重
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要认真修行,而且我们一定要对佛法多多的了解,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念佛,学佛,我们在学习修行之前是可以对佛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众生对佛菩萨的感应。感应道交众生的“感”,与佛菩萨的“应”,就好像如有通道且顺畅交通一样,称为感应道交。所谓“感应”,是指众生有善根感动的机缘,佛菩萨随机应之而来
我们经常礼拜赞叹的佛到底在哪里呢?这问题,一般人不容易理解。佛有佛的世界,佛有佛的净土,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因为“佛身充满于法界”,真理就是佛的法身,所以经典上说:“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清净的般若智慧是佛的慧命
问:过去一些印度学人请问佛陀一些哲学问题,诸如宇宙有界限吗?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佛陀大多是一言不发,请问大师这是为什么? 答:你这个问题连佛陀都不回答,却叫我来代他回答,这是给我为难嘛!(笑声……) 佛陀之所以不回答的原因,因为纵使回答了,他的话你不能了解,不能相信,所以不如不说。 至于说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这我了解,我知道佛陀现在在哪里!我们说,虚空有多大?虚空有尽没有尽?这要看我们的心,你的心有多大,虚空就有多大。空也叫虚空,茶杯有个空间,所以能装许多水;房子里空间很大,所以能容纳我们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