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
1. 针对道安及北朝六家七宗附会道家思想来理解般若哲学的“格
1. 针对道安及北朝六家七宗附会道家思想来理解般若哲学的“格义”之法,劳思光(2015 II: 254)评论道因为“受道家形而上学影响,每每从‘本体义’看般若空义;主体性既不显,则何能知‘般若’?”你如何理解劳思光此处的见解? 3. 鸠摩罗什译《中论》等讲述般若空义诸论,中土佛教思想家始明“无我”之义,以及“法身”非“形躯”亦非“灵魂”的见解。劳思光(2015 II: 255)描述说已往之佛教徒将“个别自我”与“真我”相混,换言之,是不能分辨“经验主体”与“最高主体”。你如何理解劳思光此处的见解? 4. 北齐净影慧远在《大乘义章》中将北朝解罗什僧肇般若之学的宗派归纳为四宗,分别为“立性、破性、破相、显实”四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