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
讲述人:杨爱红(河南省荥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谢谢!做梦也没想到,法律援助这么快就帮我们要回了31万元赔偿款!”前不久,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大师姑村村民刘某的妻子,专程到荥阳市法律援助中心送来一篮子鸡蛋表达感谢。 “你们一家的心意我们领了,可鸡蛋真不能要。”一听此言,刘某的妻子急了,“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又不是花钱买的,你们一定要收下”
信件内容 书记您好,我在伊吾县淖毛湖镇实际工作,与某公司产生了劳动纠纷,咨询律师说工作地就是合同履行地,所以伊吾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但我已经回到了老家,由于*问题,想咨询伊吾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可以向其他省市那样通过EMS邮递方式邮寄立案吗?如果可以提供邮寄立案这种便民服务,可以一次性告知我所需材料吗?十分感谢! 尊敬的伊吾县网民您好,现将相关部门回复内容回复给您: 1、如确系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邮寄方式将相关材料邮寄到我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待我局仲裁委核对后,如符合受理条件,将会予以受理立案并审查。 2、网民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材料的复印件2份。 3、伊吾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详细地址: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振兴路215号;联系电话:0902-6721737
刘女士于2010年5月进入某纺织公司工作,并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010年12月31日,双方的劳动合同到期终止,而刘女士继续在公司上班,她与公司也一直处于续签劳动合同的协商状态。直到2011年2月6日,刘女士向公司申请休病假,并提交了医院出具的病假单,双方仍未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相信我们在工作中都遇到过,也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双方之间发生的争议,在我国相关法律上对于处理方式也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呢?以下就跟着福尔摩思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解决劳动争议主要适用的途径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
2022年9月5日至6日,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共同协办的北京市第八届劳动人事争议法官研讨会在门头沟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主办、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承办、来自全市三级法院、市人力社保局、市区两级仲裁委的共计50余名法官、仲裁员代表及研究会专家参加了研讨。 会议就诉源治理、裁审衔接等机制性问题以及从全市法院、仲裁系统征集的近60个问题中精心挑选的30个典型疑难问题进行了研讨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1月2日,人社部官方微信对未休年假能要求经济补偿一事发声,对于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未休年假应当获得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 官微列举了一个劳动者未休年假的案例:小陈在2014年入职某公司,2018年和公司没能就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达成一致,解除了合同,公司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小陈认为,虽然公司支付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但他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在2018年还有10天的带薪年假,由于工作原因没休成,要求公司对未休年假支付相应补偿
原告仲某与被告S电器有限公司建湖店双方于2008年7月16日订立期限为一年的劳动合同书一份,原告仲某在被告S电器有限公司建湖店从事保安工作,双方对劳动报酬、劳动制度、违约责任及经济补偿等问题作出了约定。被告S电器有限公司建湖店以原告仲某不服从公司安排其于2009年1月28日至29日出差滨海店值班,擅自未到岗,严重违反公司制度为由于2009年2月20日向原告仲某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原告仲某拒收后,被告S电器有限公司建湖店向原告仲某邮寄送达了通知书,原告仲某于2009年2月22日收到该通知书。原告仲某认为被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并向建湖县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被告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支付其2009年2、3月份工资及劳动关系存续期间9个月的加班工资
王某于2007年8月到苍山某公司工作,与公司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2010年5月,王某在操作机器时,因操作失误,导致右手受伤。2010年8月,王某病情稳定出院
北京时间5月9日,据足球报报道,从2016年开始,就不乏其他俱乐部想要购买冯劲。只是因为转会费的问题,重庆俱乐部和其他俱乐部一直就没有谈拢过,最终冯劲在2018年选择了续约。因为俱乐部股改还没成功,以自由身让冯劲离开,被重庆队视为资产流失,也会直接影响俱乐部运营,同时对于一线队的人员配置来讲,也是巨大损失
徐州律师告诉你,劳动派遣纠纷,应如何确定管辖? 劳动派遣又称劳务派遣,是指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际上却是服务于第三方的用人单位,由实际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和购买社会保险等福利,那么,劳动派遣争议案件,该向哪个仲裁委和法院提起诉讼呢? 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