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耶稣说“这世代还没有过去”是什么意思? 关于末日,耶稣的引用是在马太福音24:34、马可福音13:30和路加福音21:32中。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理解耶稣所说的意思关键是看上下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了解34节前后的经文,尤其是之前的经文
三年前科学家在埃及发现一些包里木乃伊的莎草纸上写有《马可福音》的部分内容,相信这些《新约》圣经抄本自第一世纪已流传下来。 近日阿卡迪亚神学院(Acadia Divinity College)的教授克雷格.埃文斯博士(Dr. Craig Evans)发表讲论,分享了对这些古埃及手稿的研究工作:“我们正在修复一些第一、第二和第三世纪的古代文书。” 埃文斯博士在《Live Science》的最新访问中说︰“当中不仅有基督教文献和《圣经》文字,也有古代希腊的文书、商业记录、各类日常文书和私人信件
人很容易将救赎视为一种交易。他们认为救赎随善行而来。耶稣和一个财主之间的对话,给我们另一种观点
圣经提到的福音有特殊的含义: 1) 马可在记述耶稣一生的言行事迹时,一开头便说:“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马可福音》1:1) 2) 路加在记述耶稣降生时说,有天使向牧羊的人们说:“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问题:我们应该从彼得的生活中学到什么 ? 回答: 西门彼得,也被称为矶法 ( 约翰福音 1:42) ,是耶稣基督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他是一个坦率而热情的门徒,是耶稣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是使徒,是教会的"支柱" ( 加拉太书 2:9) 。 彼得热情、意志坚强、冲动,有时还很鲁莽
马可福音4章11-12节乍看之下会令人产生疑问: 为什么耶稣凡事要用比喻 对众人隐藏神国的奥秘呢? 又为何"恐怕他们回转过来 就得赦免"? 难道主不愿人人都得着赦免么?又或者主偏心只将神国的奥秘及救恩赏赐给少数人? 在教学上 比喻是一件极好工具; 它可以很丰富的解释一个抽象的概念 深入浅出的使之具体化 让人能够容易明白。不但如此 比喻能够抓住听众注意力 使人不至于听见高深的理论而昏昏欲睡。以比喻教学也是当时拉比们的惯用手法 耶稣时代的人们对这样的教训是很熟悉的
回答: 我们相信耶稣基督的再来即将发生,那就是说,他的回归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和使徒保罗,期待“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提多书2:13)。因为知道主可能今天就能再来,有些人试图停下手中的事“干等”他
以色列是我祷告七年,终于可以亲自去圣经所记载的地方,让我好心慰、也超级感动,这也是我生命从破碎到完整,从新被建立的地方,我要大声说:“感谢主我终于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下飞机是特拉维夫机场沿路行走,我所踏之地是犹大地,后来到便雅悯之地-玛拿西,左手边是旦支派,特拉维夫是和约帕在一起的,我听着说明,脑海里圣经字句一个一个显明跳出来,我不是来旅行,而是来寻根。 在这12天行程中每到一个地方,透过牧师所分享的每个信息,我都听到主耶稣对我说同一句话“孩子你是我所珍爱的”,我内心激动但也沉重,因为我知道我不配,我对主耶稣说彼得他三次不认祢,我是三百次、三千次、三万次或更多不认祢,常常在等候中对祢失去信心,但主祢为什么对我不离不弃,不是我不信祢,而是我软弱,我不够勇敢,我担心自己被排挤,爱面子怕丢脸,怕自己做的不好,所以常常倚靠自己做很多傻事,但主祢为什么还要爱我,在我人生最糟糕的时候,我仍然可以信的过祢吗?约拿在约帕上船,神要我们知道我们无法逃开神的呼召,只有顺服的说“我在这里”
登山变像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段经文。在“同观”福音书中都有提及,虽然每个作者的描述略有不同。马可福音的记载(9:2-13)可以分成两大部分:1)在山上所发生的事情;2)在山下所教导的内容
1. 要跟天父求还是跟耶稣求? 2. 是跟天父祷告还是跟主耶稣祷告呢? 3. 承上题,如果跟主耶稣求可以吗? Q. 1要跟天父求还是跟耶稣求? 📕到那日、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到那日、你们要奉我的名祈求.我并不对你们说、我要为你们求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