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嚼米,吐回木杯里,被称为“口嚼法”而制作的酒,这只是日本酒的起源,而正式日本清酒的起源有两个说法。伊丹及奈良都称呼自己为“清酒发祥之地”。位于伊丹巿鸿地距离住宅区偏远的地方,立了一块名为“清酒发祥之地”的石碑。

相传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将山中鹿之助的长男鸿池直文,因家道中落而放弃武士身份,开始投身酿酒业。庆长4年(约1599年),他误打误撞制作出既清澈又味道优良的清酒,然后利用马匹将酒运输到江户贩卖,经历长途运输后而同时保持到酒的品质。因此由鸿池家制作的伊丹清酒在江户获得良好的声誉。

而奈良方面,位于奈良正历寺中也有一块石碑,写着“日本清酒发祥之地”。

早于室町时代(1441-44年间),已经有记载正历寺以制作酒母、上糟、火入的三段方法制作清酒,确立了制作清酒的方法。

到底哪个地方才是“清酒发祥地”?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两巿都分别于自己的地方竖立石碑,以确认自己“清酒发祥地”的地位。伊丹倚仗自己鸿池家的传承让清酒遍及全日本作为后盾,而奈良则凭制造清酒的历史时间较早作为理据。双方依然为此争论不休,坚决不让出“清酒发祥之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