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阿
在教会里,或在讲台上,或在圣经里,我们常常会听到看到“信徒”和“门徒”两个名词。 那么,我们基督徒和他们又什么关系呢?我们究竟是信徒呢,还是门徒?我们通常说,这个人信耶稣,那个人也信耶稣,他们都是基督徒。 我们很少说他们都是门徒
问题:我们应该从彼得的生活中学到什么 ? 回答: 西门彼得,也被称为矶法 ( 约翰福音 1:42) ,是耶稣基督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他是一个坦率而热情的门徒,是耶稣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是使徒,是教会的"支柱" ( 加拉太书 2:9) 。 彼得热情、意志坚强、冲动,有时还很鲁莽
»麦希真牧师上周末在纽约主领宣道大会时,专门用一堂的时间强调祷告对差传事工的重要性。 麦希真牧师上周末在纽约主领宣道大会时,专门用一堂的时间强调祷告对差传事工的重要性。他表示,差传事工是一条十字架的道路,海外宣教士和教会领袖面对这一切挑战时,需要在天父面前跪下祷告,靠主得力量,使差传事工结出美好的果子
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 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
(可订购商品,若库存数量不足,将于结账后为您进货,请安心订购) 使徒行传呈现初代教会在罗马帝国中,如何从耶路撒冷,进至犹太与撒马利亚全地,最终面向地极,这逐步拓展的过程(徒1:8),以此来为福音作见证。 就内容的编排而言,使徒行传以耶路撒冷教会(以彼得为代表)与安提阿教会(以保罗为代表)为叙事的轴心:耶路撒冷教会与彼得的叙事,始于五旬节犹太教会的建立,终于凯撒利亚哥尼流家外邦教会的开始,两个事件皆伴随着许多神迹、宣讲、逼迫的描述;安提阿教会与保罗的叙事则以三段保罗与同工宣教的旅程来铺陈,最后以保罗前往罗马上告于凯撒作结。 使徒行传最后并未交代保罗上告的结果,仅仅指出福音的见证“没有人禁止”(徒28:31),此一未完成、却对未来充满盼望的正面结尾,应是要邀请使徒行传读者中的基督信徒,一同有分于这尚待完成的使命
安条克(希腊语:Ἀντιόχεια),又翻译为安提阿或安塔基雅,天主教典籍称为安提约基雅,是黎凡特西北部奥龙特斯河的东侧的一个古老城市。其遗址位于现在土耳其的城市安塔基亚。 于前4世纪末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之一的塞琉古一世所建立,以其父安条克的名字命名
苦难使人心灵消耗,更加感到生命的脆弱,有一天生命会消逝,我们会走上那不归(不返)之路,失去生命的“我”(犹太人相信人死后到达阴间,成为没有生气的灵),又有什么意义呢?活着可以崇拜上帝,可以行善,但是当人到了阴间,这些都不能做,那么上帝为何要我们去那里呢? 过去我们都忘记了生命有限,会到尽头;当周围的情境逼使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才会真正想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可是难道无限的生命就无须思考意义? 保罗与巴拿巴的宣教任务(mission),是由受教会差遣开始的,教会必须要差传,成为许多传教士的后盾,不然教会就不能将福音带到更远的地方。 正因为安提阿教会不只是为自己教会着想,所以才会带动了保罗的宣教运动。你所在的团体可有任何差传计划?你可曾考虑有一天与你们的团体或教会,一同相约支持有心将上帝的道带出去的人? 约9:1-17 苦难不是罪的结果,耶稣向来都不会这样教导,因为敬虔的人也会有苦难
⑴19节“愚拙”原文是“不受沾污”之意,参中文新译本,同样这个字在腓二15译作“无可指摘”。 ⑵路求:可能是徒十三1的“古利奈人路求”,安提阿教会的主要同工之一,应是犹太人。另一可能:路求的昵称是路加,根据徒廿2、5,路加此时正准备与保罗的团队一同回耶路撒冷
菲斯特斯到省里上任第三天,就从凯撒里亚上耶路撒冷去。 菲斯特斯到省里上任第三天,就从凯撒里亚上耶路撒冷去。 非斯都到了任,过了三天,就从恺撒利亚上耶路撒冷去
在基督信仰被称为“基督教”之前,它另外有一个名字。使徒行传记载了基督信仰初期的历史,整本书中没有“基督教”这个字,只有“这道 The Way,希腊文hodos”。这是我们原来的名字,简单、贴切、名符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