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
人民网海牙4月1日电 (记者张朋辉)3月31日,“红楼艺梦”主题展览在荷兰海牙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驻荷兰大使谈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荷中友好协会代表等出席了开幕式。 谈践大使在致辞中说,《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具有世界影响力
2018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文学论坛成功举办,南京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暨成果也正式对外发布。 “一带一路”国际文学论坛将充分利用中国文化译研网承接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作协等单位重要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优势,将国际汉学家培训、交流等项目落户南京,通过在文学翻译、版权交易、出版发行等领域的合作,致力探索以文学为核心的中外文化交流新模式。 今年1月17日,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联合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共同启动“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项目,通过推荐100位中国当代优秀作家,将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的介绍、作品、个人故事译成英、法、德、俄等10种语言向全球推介
本书是法国汉学家金丝燕教授开创跨文化学理论的代表作,首次对跨文化学形成与发展的学术史、理论史、方法论和个案特点进行全面阐述。主要章节有:跨文化学的缘起,跨文化学研究范畴,概念、框架、论题与假设,跨文化学研究的切入点,跨文化学的学术资源和基本问题,跨文化学的价值和意义,跨文化学新学科的前景等。全书理论阐释深刻透辟、个案丰富、语言富有诗意而要言不烦,是从事跨文化学研究的必读书目,同时适合于文艺学、语言文字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文化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学者参考
该书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做了考察,详细介绍了科考中的县试、院试、岁试和科试、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科和制科等各级考试。最后,作者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与反抗、科举制的终结、科举制的功绩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第二代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新华社乌兰巴托9月5日电(苏力雅)《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及《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集》《三体》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读者见面会及赠书仪式5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成功举办。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兼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韩昀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图书出版行业官员和学者以及蒙古国著名作家、汉学家、翻译家、读书爱好者等上百人出席当天活动。 李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文学精品读者见面会及赠书活动是“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之一
11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中华文化讲堂”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竞技场剧院举行。此次讲堂主题是中国舞蹈如何塑造中国文化形象,邀请了舞乐《国色·十二生肖》的总导演沈晨主讲,此外还特别邀请了与中国颇有渊源、对中国生肖文化颇有研究、著有《我的中国》一书的阿根廷流行作家卢多维卡与导演,就阿根廷人眼中的中国舞蹈和生肖文化进行了对话,讲座吸引了当地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参加,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文化参赞杨川颖、阿根廷国家历史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特蕾莎·安克雷娜、意大利驻阿根廷使节等出席了讲座。 沈晨导演以《国色·十二生肖》中的午马奔云开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舞蹈产生和发展历史,并就各个国家对于马的不同表演风格进行了剖析,最后将演讲主题升华到“艺术”层面,阐述中国传统舞蹈意境及东西方艺术表现方式的比较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宗锋教授透露,他与英国学者罗宾博士历时三年,悄然完成了40万字的《废都》的英文翻译,争取今年内出版。贾平凹只提了一个要求:翻译时,原文一句也不要删。按照贾平凹的意见,译本参照1993年第一版《废都》,所以也将保留“(此处作者删去××字)”
该书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做了考察,详细介绍了科考中的县试、院试、岁试和科试、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科和制科等各级考试。最后,作者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与反抗、科举制的终结、科举制的功绩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第二代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2020年南京将继续组织策划国际文学家南京驻地计划,拟从各世界文学之都城市遴选6名作家分3期来宁驻地。受邀作家代表们将在一个月时间深入南京日常生活,体验南京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学氛围,参加阅读组织和高校举办的文化与文学交流活动以及南京各类特色活动。 2019年11月初,举办2019国际文学论坛,拟邀请10名左右国际知名作家、汉学家、文化界专家代表参加,以“城市在文学中相遇”为主题,组织策划一系列座谈、研讨及采风活动,为中外文学的互鉴互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将精炼娴熟的传记叙事与扎实严谨的学术考证相结合,系统评述了著名来华传教士一学者理雅各漫长而多姿多彩的一生。在19世纪传教士传统、汉学东方主义和比较宗教科学的理论语境之中,作者吉瑞德将理雅各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化生涯分解为传教士、朝圣者、异端者、阐释者、比较学者、翻译者、教师等几大侧面,对理雅各的传教士生涯和作为汉学家的学术经历、精神历程进行了条分缕析式的探究,由此呈现了理雅各这位文化巨人外表平静、内心丰富的一生,还原了19世纪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宏阔历史面貌。《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附理雅各的女儿海伦・蔼蒂丝・理所著《理雅各:传教士与学者》,提供大量书信、日记等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