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并为迎接第二轮专业评估提前做好准备,切实加强我院的教学工作,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间定于第9周开始,第10周结束,即2017年4月10日~4月21日进行。现将教学检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本次期中教学检查以系(部)自查为主、教务处检查为辅的方式进行,各系(部)要成立检查工作小组,负责本系(部)的教学检查工作,系(部)自查后教务处再检查; 2.教务处会同系(部)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重点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并及时把意见、建议反馈给任课老师,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教务处会同系(部)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教务处及系(部)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及系(部)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1.系(部)应检查教师(包括外聘教师)的常规教学情况,如教师编写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进度表,教师的听课记录和《教师手册》填写,教师对授课班级的点名情况; 2.教务处检查系(部)学风建设的开展情况,如系领导听课情况和学生到课率情况; 1.系(部)要根据学院期中教学检查通知精神,制订本系(部)的教学检查实施方案,做好期中教学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本系社会科教学硕士学位班(夜间在职教学硕士班)于89年8月1日招生,日间部则于90年8月1日正式招生,成立全国第一所的社会科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为 简后聪 教授(89.8.1-92.7.31),第二任为 邓天德 教授(92.8.1-94.1.31),第三任张政亮副教授(94.2.1-96.1.31),第四任郭大玄副教授(96.2.1-102.1.31),102年2月1日改选由秦照芬副教授担任至今。本系硕士班课程规划有社会科课程与教学、乡土教学课程、人文社会课程等三个领域,师资涵盖地理专长、历史专长与社会科学专长三方面专任教师,并有延揽多位学术涵养丰富之兼任教师
管理科学系现有教师14人,其中有教授7名,副教授6名,讲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14人。本系立足于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有:组合优化、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网络优化与物流、新产品研发与管理、社会网络分析、复杂网络与数理组织、数据驱动的决策分析、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
本系参考部定及校订一般科目之审查重点为语文领域–英语文、语文领域–国语文、数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艺术领域。 1.专题实作及实习科目,可展现学生学习成果,如专题制作、展演作品集、实习成果报告等。 2.其他课程学习(作品)成果,可提供专业证照、竞赛作品及成绩、优质的期末报告及其他配合课程之创意发想记录
本系的研究主轴在于分析研究中草药的基源鉴定,成分分离分析与药理活性的研究。 中草药的基源鉴定,是为了保护中草药之原生种或稀有种等遗传资源,确保新品种之知识产权,及因应未来有机栽培、标准化优良栽培及生产履历制度之需要,必须加强中草药基原或品种鉴定。本系除利用传统之外观鉴定外,采用DNA 分子鉴定技术,为符合中草药分子鉴定之发展之需要,已建立重要中草药植物之分子鉴定技术及DNA 指纹数据库,进一步发展核心分子标志(core markers)以提高鉴定效率,将有助于带动中草药基因体之研究与应用
学姐考研重大考研网(以下简称重大考研网) 由毕业于重庆大学的六位同学创办,旨在为报考重大的同学们提供完整的复习资料以及详细、及时的重庆大学考研信息。 本团队创建于2010年,学姐考研创建7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服务了40000多名全国各地的考生,有不少都是以本系第一名的身份成功录取,他们反过来也会将自己整理的笔记提供给本站,希望能对下一届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现在学姐考研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全国,为更多的考研学子提供完善的服务
为了配合学院内设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组合,更好地发挥系机构各岗位功能,调动系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2013年2月27日下午电子系组织开展了岗位竞聘考评会。 本次岗位公开竞聘在各系部尚属首次,也是电子工程系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张溪副院长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赵向,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化工技术系团总支书记。 他积极向老教师讨教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连续两年在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等奖,他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天津市高等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两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天津赛区一等奖;他深入思考教育教学改革,摸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撰写的论文《数学建模理念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在《职业教育研究》杂志发表,并积极参与学院《高职数学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研究和石油工业出版社《高等数学》教材的编写;他积极推动本系团建工作,获得2008年度华北油田公司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本系于民国五十九年成立,原名“造船工程学系”,于民国六十五年奉教育部令更名为“造船及船舶机械工程学系”。 本系以配合国家需要,培养训练造船及船舶机器人才,促进我国造船及船舶机械工业之发展为目的。于民国六十八年行政院农业发展委员会为了促进我国渔业的发展,增加渔民的收益,乃于本校附设“渔船及船舶机械研究中心”,利用本系的师资及设备从事有关于渔船**船型及船舶机械省力化自动化方面之研究
本系参考部定及校订一般科目之审查重点为语文领域–英语文、社会领域、数学领域、综合活动领域。 1.具有专业科目、实习科目及商业与管理群之技能及学习表现。 2.“专题实作及实习科目学习成果”,希望学生能具有“沟通协调与合作”及“商业与管理札根”之能力,以创意思考的方式及团结合作的观念,激发出个人研究潜能,并导引发展个人特质及展现自我提升的成果,规划出与管理相关领域之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