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有各自的善恶标准,其中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因为层次不同,所以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小乘里讲,因贪嗔痴所做的一切都是恶,在不贪心、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大乘讲,在自私自利的情况下,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众生、为人民、为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为自己是恶,为众生就是善
一九八八及八九年,创古仁波切接受美国那洛巴佛学院的邀请,针对莲华戒菩萨所造的《中观学派修道次第论》上卷及中卷做了系列的弘法开示。仁波切以清晰的言词、简单的比喻,将修行次第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从慈悲心、菩提心的启动,到空性的见道过程,以及透过修行六波罗蜜,逐次登十地菩萨的次第,最后成就佛果。他不但融入各学派的见解,同时还有个人修持的经验;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修行多年的行者,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十国春秋--中国 2023-3-26 ・笠翁对韵--中华 2023-3-26 本书以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为主要内容,概括地叙述了中国佛教的十个宗派,即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俱舍宗、成实宗等。对这十个宗派,又从历代传承、经论依据、教相判释(小乘佛教除外)、基本教义、行证过程、行证果位等六方面,分别进行了精要阐释。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中国佛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心智科学”,涉及到自我认识、自我改造、健康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大乘佛法明显支持素食,视肉食是不慈悲的表现,然而依原始佛教传统、也就是所谓小乘佛法,却记载佛陀允许吃“三净肉”。面对不同经教典范,虽不至于无所适从却也各言其是。 究竟该以何者为真?如果相信大乘是佛说、大乘是佛法,那大乘佛典所言的素食主张,自然而然代表佛意
妙法莲华经和无量寿经都是可以让众生成佛的无上法门,而且妙法莲华经和无量寿经都能帮助众生增长智慧,也可以帮助众生远离劫难,同时无论是妙法莲华经还是无量寿经,都是可以培养我们的善根。那么妙法莲华经和无量寿经有哪些区别呢?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净土三经之一
暹赣寺是高棉人的精美建筑工程,也是到薄辽参观的游客不可错过的著名信仰旅游点。 这座高棉族的小乘佛寺名为“暹赣”,源于生活在薄辽的中国潮州人的潮州话,意为“靠水”,因为以前这里靠近沿海沙洲。走在薄辽市协成乡龙眼树绿荫蔽日的公路上,我们就看见了建筑风格独特的暹赣寺,不愧为南部高棉寺院系列最大、最美寺之一
据统计,发达城市患抑郁症的人群远比偏远地区多得多。抑郁症的发病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压力,社会因素,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抑郁症的威胁呢? 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断“我执”
(名数)此四念处观有二种:一云别相念处,二云总相念处。别相念处者,如上分所观之境为身受心法之四者,追顺而别别观之也。但于第四法念处,有杂缘不杂缘之二者,不杂缘法念处,唯观法之一境,杂缘法念处,于身等四境或合观身受之二者,乃至四境皆总观之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 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是: 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比如打坐开始,念佛,或者念咒,有很多杂念。当你集中到一定程度,你的杂念就会逐渐消失, 甚至念咒的念头也会消失,一切都会从你的思想和妄想中分离出来。 “怎么回事和怎么回事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