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本周公布4月失业率,财政司司长预先警示数字将较3月大幅恶化。但另一方面,楼市近日表现理想,一二手成交量堪称畅旺。而近月按揭拖欠比率维持极低水平,而且看来“上升乏力”。为何失业率上升,但拖欠比率却不为所动?

就一般人的印象而言,失业率上升,按揭拖欠比率是理应同步上扬:业主失业,失去收入又如何供楼?对于为何前者上升而后者不为所动。一个最表面的原因是数字滞后──数字尚未恶化而已。

不过,参考2008年、2009年受金融海啸影响,失业率升至5.3%时,拖欠比率也只是微升至0.05%;而在此后十多年,拖欠比率亦一直处于极低水平──近几年都是0.02%至0.03%,即1万宗按揭贷款,才有2、3宗出现多于90日的拖欠(作为对比,美国首季住宅按揭拖欠90天以上的比率是0.93%)。

拖欠比率偏低,原因之一是过去几年楼价大升,而按揭指引收紧,令入市的以中高收入家庭为主,他们从事的未必是今次疫情最受影响的行业。结果失业率上升,但整体上的按揭供款却维持正常。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香港人的储蓄习惯:一般家庭在借款置业之后,仍会维持一定的储备,即使一时“手停”,储蓄也可暂时应付按揭还款在内的开支,只要经济不是长期下行,按揭拖欠比率亦难以恶化。

失业率与按揭拖欠比率脱钩的情况是否长期持续,有待时间证明。正常而言,如果失业率长时间高企,按揭拖欠比率应该难以长期维持现有的极低水平。但我们预期即使数字恶化,也会比其他经济体的同类数据为佳。十多年来偏低的拖欠比率(加上按揭成数、供款与收入比率受限);在在说明监管机构成功管理本地楼按,令正规按揭的风险处于一个可控水平。

而在现时银行体系结余高企于940多亿元水平的情况下,不排除下半年银行需为资金寻找出路,再以种种优惠争夺楼按业务,令一时沉寂的按揭战再度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