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潼荞面饸饹

陶玉和

荞面饸饹是一道以荞面、羊肉或羊血、土豆、香菜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是陕西省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

饸饹广泛的流传在山西,陕西的宝鸡、渭南、铜川、旬邑等关中地区,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一带。由于其美味可口,香气逸鼻,在中国北方地区颇为时尚。

“饸饹床子”是制作饸饹的食品加工工具,使用的是杠杆原理。其构造,分为:支架、力臂、支点、工作点。

传统的做法是用一种木头做的“床子”,架在锅台上,把和好的面塞入饸饹床子带眼儿的空腔里,人坐在饸饹床子的木柄上使劲压,将饸饹直接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冷水,滚过两次,就可以捞出来,浇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红白萝卜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

“饸饹面是一种传统的一种面食,制作者用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荞麦面团、高粱面团(现多用小麦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

如果说从前百姓做饸饹、吃饸饹是为了解决生活难题;那么今天却成了享受。不过,也成了三高等富贵病人的不大情愿的选择。有不少具备商业头脑的人做起了饸饹方面的生意。有现做现卖的;也有包装后外销的。

饸饹,古代称之为“河漏”。而在陕西最出名的荞面饸饹要数临潼斜口,据古书记载此食物在元代已经有了。

“荞面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麦饸饹的赞美。

在斜口,饸饹分热凉两种吃法,一般是夏季凉吃,调入精盐、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酱、红油辣子和大料汁子,有时师傅芥末下得狠了一些,一筷子入口,不由浑身一颤,好象七窍六神都通了,是消夏祛暑的好东西。

冬季多是热吃,在饸饹碗里浇上臊子和热骨头汤,再撒入胡椒粉、香菜、蒜苗丝,吃起来汤鲜面筋,通体舒畅。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

作者陶玉和,西安人,1970年参加工作,1973年入伍,退伍后在市公安部门工作至退休。

壹点号奎先达坂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