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咱东北人的高粱情怀

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里说到的高粱,无疑就是东北人的主食之一。高粱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而东北的黑土地则似乎更适于高粱的生长。

笔者1962年虚岁12岁时随父母下放到农村,这里是辽宁东部山区本溪县的北部,这里就盛产高粱,其占所种地作物的60%以上,是一个绝对以高粱为主食的地方。因此,这里的许多农活,食品,物用都与高粱息息相关,今天在这里写出来,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想说明曾经生活过的农村历史。

我家到农村插队的地方是位于本溪县北部的高官花岭,这里的气候非常类似于一岭之隔的抚顺县,且这里过去一直隶属于抚顺,抚顺属于辽北,因此这里的许多风俗习惯都接近于辽北,而多种植高粱这一点,也自然似于辽北。

过去习惯叫它“高粱米籽儿”

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本地人习惯称高粱米为“熟米”(音译),高粱米饭叫“熟米饭”,“熟米干饭”“熟米水饭”等,高粱米面称为“熟米面”,“熟面饽饽”“熟面饼子”等等。

高粱的种植一般是在春季土地化透后,先用犁翻起垄后,地温上来后再播种。

播种时先用镢在垄上钩沟,用“点种葫芦”“点种”,后面人再在用脚带土覆盖种子,然后再用木磙压实保墒。这样种的优点是;出苗整齐一致。

高粱小苗出齐之后,就要及时“开铲”,铲第一遍高粱也叫“开苗”,其主要作用就是将小苗定植,如果“开苗”晚了,小苗很高了,这时铲过的地土很松,小苗易倒,影响后面生长。铲高粱开苗绝对是一项技术活,要熟练巧妙地运用锄头,其中的;钩、挑、抹、搂等技巧非常重要,高粱苗的间距平均在4——5寸左右,薄了地要密些,肥沃的地,苗就要稀楞点,如果地好又种得太密,会使高粱的茎秆长得细高,头重脚轻,一有风吹容易倒伏。高粱开苗既是技术活,也是累活,手把好的,能运用自如好锄头,基本上不用动手拔苗,手把差的,就要经常动手拔苗,这样非常累腰,一天下来,最后不知道“腰在哪”!笔者15岁时“放农忙假”回村铲高粱,就练得已经与“成手”不相上下了。

高粱早期长的外形很像玉米,不过高粱的叶子光滑,玉米的叶子有毛毛,很剌人,尤其热天被剌,再出点汗,会觉得脸脖子手腿火辣辣地。

高粱在出穗期间,会有一些植株出现一种“乌米”,这种“乌米”在初期是可以吃的,有经验的人从高粱苞的外形上就能分辨出来。

乌米又称高粱黑粉真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高粱乌米是由高粱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reiliana)引起的高粱丝黑穗病穗,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尤其是 K、Se 含量较高)、维生素、真菌多糖以及人体必需氨基酸。

食用价值

采摘并剥开取出白色棒状物生吃,亦可与土豆、豆角、西葫芦、茄子混合做炖菜。味道鲜美。

乌米虽然是一种美食,但是对于高粱却是一种危害,近年来由于对种子的严格管理和消毒,乌米已经很难见到了。

高粱是一种高杆作物,其茎高可达3米。

其穗状有散穗状

和紧穗状之别

按其性质分;有粳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

粳性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高粱米,也叫“饭高粱”,糯性就是“粘高粱”,一般是用来做“粘火勺”“粘豆包”“驴打滚”之类的粘食品。

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高粱是酿酒、制醋、提取淀粉、加工饴糖的原料。

高粱是一种喜温作物,比较耐旱,一般在9月上中旬接近成熟时就会逐渐转变颜色,开始变红了,这叫“晒红米”,这时候是籽粒成熟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出现早霜,会直接影响产量的。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发生早霜,每当听到上面传来霜冻预警,生产队会组织人力在半夜时分在田间地头拢起烟火,在地上空形成烟云,以冲淡霜临。

在高粱收割前,会派专人提前到地里选种子的,选好的种穗单独晾晒储存。

高粱的收割;高粱一般在每年的十一前后收割,每人分8到10垄,以高粱的长度为准,自己割自己捆,割高粱是一个爽快活,用那种把长的草镰刀,一回搂个7.8棵高粱,只听得镰刀刷刷的响,一会的功夫就削倒一大片。在收工前,要把割下的高粱码起来,这样可以晾晒,一般是每12捆高粱为一码,叫“椽子”,要大家一起动手配合,否则一个人是干不了的。高粱晾晒到大半干的时候,就要割去穗,这叫“扦高粱”,就是将高粱穗割下来,另捆,然后运到场上上垛等待打场时脱粒。

高粱打场脱粒

打下的高粱粒就装入到这样的仓子里面,仓子是里外都抹的黄泥,即防鼠又隔潮。

高粱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

许多酒厂都有自己的高粱种植基地

在打高粱之前,人们会挑一些穗较好的高粱出来,用手摔掉高粱粒,留下“高粱挠”来扎刷帚的,因为这样没有压过“高粱挠”里面的芯硬实。

这种扎笤帚的是一种专门的高粱,这种高粱的糜子丰满,适合扎笤帚。

高粱全身都是宝,这高粱杆叫“秫秸(音该)”,用处可大着呢,过去草房,用它“勒房笆”“勒间壁”,“苫房子”,“扎纸棚”,“夹杖子”,“编席子”等等,东北没有竹子,但是有了秫秸什么都能做。

这种高粱杆最上端的一节叫“格挡”也有叫“箭杆”,是穿“盖帘”的原料。

苫房子

编席子

扎纸棚架

高粱是八路军打游击中“青纱帐”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题材的影视剧中,也离不开红高粱。

好像中国的酒文化中就离不开红高粱了!

这个,你吃过吗?它是咱东北的甘蔗,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让我戴上眼镜看看还有什么

不过近年来不知什么原因,我县的高粱种植大为减少,因为现在不在乡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连我过去住过的花岭也是这样,实在觉得遗憾。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