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刻
明代研究“明代科举与士习”学术座谈会,此次邀请张艺曦博士(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演讲,讲题:“思想史外的思想:明中晚期江西社集与思潮”;以及徐兆安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员)演讲,讲题:“名气家的风度:晚明时文刊刻的习惯与仪节”,并请王鸿泰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廖肇亨博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与杨正显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学者)担任与谈人。 时间:111年5月7日(星期六)14:30~17:00 **敬请于敬请于14:10-14:30之间,点选视讯会议连结加入会议,以“访客身份”加入即可。亦可输入会议号与会议密码加入
刘有光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任。宣统二年(1910)十月回任。与震泽知县米仁粟共同主持地方自治
《种福堂公选良方》是一本综合性医书,由清代学者华岫云编纂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 编者华岫云,字南田,(1696~1773年),锡山(今江苏无锡)人。岫云原非医门中人,因他平生最为仰慕康雍乾时期的名医叶桂(天士)之医道医术,故平日留心寻觅叶天士的医案,并大量购买,故而日久积有万余例
刘有光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任。宣统二年(1910)十月回任。与震泽知县米仁粟共同主持地方自治
《典籍里的中国》作为总台重点文化类创新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从中甄选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跨越三百多年 宋应星和***在稻田里“握手” 泪目!李时珍终于亲眼看到刊刻出的《本草纲目》 一个人30年 190万字!李时珍不畏艰难写就《本草纲目》 天下医书 利益天下!李时珍决心修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蕴含着哪些学问?专家为你解读! 中华民族在大地上奋力续写着更加恢弘而璀璨的“天工开物”
刘有光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任。宣统二年(1910)十月回任。与震泽知县米仁粟共同主持地方自治
刘有光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任。宣统二年(1910)十月回任。与震泽知县米仁粟共同主持地方自治
序与跋,都是用来叙述一书作意(包括全文宗旨或写作动机等等)的文字,具有版本鉴定、辨别真伪,反映历代学术兴衰的作用。一般而言,序文是对全书的总体说明;至于书跋多是有感而发之文,或抒情或议论,大都篇幅短小,少有长篇。以下便针对序跋两种文体作进一步说明
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斋号知不知斋,男,山东烟台人,1938年2月生。年作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本体技、艺、道的综合传承,亦具科学、豪迈、风采、场的现代审美精神。四体兼擅,尤精隶书和行草书
我国古代将儒家经典镌刻在石碑上形成儒家石经,自汉末至清中叶共刊刻七种石经,被称为“七朝石经”,历来为学界重视。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近5年来学界在此前专题研究基础上,开始对七朝石经展开整体综合研究,对历代石经文献进行整理集成,并着手探索石经学学科建构。 七朝石经分别为东汉熹平石经、三国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五代孟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祐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乾隆石经,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