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
抄书,顾名思义,即是以手工誊写的方式来复制典籍
抄书,顾名思义,即是以手工誊写的方式来复制典籍。在雕版印刷术未问世以前,抄书是典籍流通、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同时也是古代藏书家搜集图书、保存古书的方法。然而,自印刷术盛行以来,抄录书籍的风气不降反升,至明清达于鼎盛,各藏书家无不重视抄书,个中原由,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学术风气有很大关系: 有些书虽已雕版印刷,但碍于空间的限制,导致购书困难,甚至无法买到,只得向拥有者借抄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3.知人论世
37.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37.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
清明的朝廷。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
清明的朝廷。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故意曲解文字作品给文人定罪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故意曲解文字作品给文人定罪,从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主要属清朝最为严重,在汉宣帝时期就曾发生过文字狱,当时学者杨恽因著作《报孙会宗书》惹怒了汉宣帝,被处以腰斩之刑,其实各个朝代都有发生,只是清朝最突出。 文字狱从字面上看就是令人恐惧的,它说明封建主义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专权统治,故意从文人雅士的文章中找纰漏,曲解字句的意思,然后罗织成罪,从而导致许多文人因此受到迫害
雍正皇帝不能忍受任何人说清朝或者他坏话,以至于他大兴文字狱
雍正皇帝不能忍受任何人说清朝或者他坏话,以至于他大兴文字狱。因此老百姓书写任何东西都得很小心。诗人写诗也得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