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
“观世音”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中文译名,原意为“探视下界的神”或“由高处往下观之君主”。最早出现在西元三世纪印度和尚僧铠所翻译的佛典《无量寿经》里。西元五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学佛如同攀登高山,不仅要知道方向、路径,最好还要有一位识路的向导,不然也要有具经验的同伴同行,才能安全且稳定地登上山顶,欣赏美丽风光。 了解佛法如同知道路径、方向,佛陀将真理内容及觉悟次第,都告诉了我们,经过祖师大德的集成,这些都记载在经论里。识路的向导如同有经验的师长,依著师长的教导,可以使我们修学的路走得正确、平安,而且还可以省却许多摸索的阶段,从“亲近善士”为四预流支首位的教说中,就可以知道他的重要性
珍惜现前拥有的于己于他都是饶益;基于生命与生活的价值观亦即是佛典中所说的: 人身难得不要耽在是非、对错、善恶等相对的分别里;必须深入相对中去认识去了解建立起正知正见;然后才能将行为的缺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佛法难闻不要耽在名相、文句、注解等文采的皮表上;必须深入法义中去发现去返照建立起实修实证;然后才能将修养的境界逐步地提升更高。 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色身和法身于身的造作口的言说意的起动;必须是从事障碍的突破转烦恼成菩提转所知成般若
文学翻译家、学者。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30就读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
学佛如同攀登高山,不仅要知道方向、路径,最好还要有一位识路的向导,不然也要有具经验的同伴同行,才能安全且稳定地登上山顶,欣赏美丽风光。 了解佛法如同知道路径、方向,佛陀将真理内容及觉悟次第,都告诉了我们,经过祖师大德的集成,这些都记载在经论里。识路的向导如同有经验的师长,依著师长的教导,可以使我们修学的路走得正确、平安,而且还可以省却许多摸索的阶段,从“亲近善士”为四预流支首位的教说中,就可以知道他的重要性
专辑介绍 “人间有多少种缺憾, 净土就有多少种天华 在喜妙的法宴后一澍而下, 化为人间无尽的祝福” 专辑介绍 发愿,能驱策自己前进,帮助自我提升,也是成就佛法的动力。因此,诸佛菩萨无不以“愿心”成就无上菩提,例如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的十二大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以及地藏菩萨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愿愿饶益有情,普利世间。 佛光山心定和尚有感于发愿的重要性,精心结集佛典中常用的三篇发愿文,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演奏家共襄盛举,将传统梵呗与“唐宋琴歌”、“江南丝竹”交相融合,引领学佛者常发善愿,祝福自己和众生:在学佛的菩萨道上,走得踏实、走得更有目标
圆满“全球佛教代表世界和平交流会暨国际佛光会第七届第一次理事会议”行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10月6日搭机前往维也纳佛光山,主讲“般若心经的生活观”,奥地利佛教协会副会长Marina、驻奥地利台北代表处副代表陈执中伉俪等百余位中奥信众欢喜共结法缘。 “《心经》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心保和尚以生活化的方式,用许多故事来解说《心经》所直指的般若空性,让听法的大众对平日经常诵持的经文,有更深入的体悟
由教育部电算中心及中研院计算中心主办,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菩提文教基金会暨台大佛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五届“国际电子佛典推进协议会” (Electronic Buddhist Text Initiative,EBTI) 于今年元月15日至21日,假中央研究院学术活动中心与地球科学研究所会议厅盛大举行,主题丰盛内容充实,可说是呈现本世纪末国际佛典电子化的实况缩影于台北1999的初春,故仅对此会议稍作简介. 请直接于下方表格内删改修正,填写完正确资讯后,点击下方送出键即可。 (您的指正将交管理者处理并尽快更正)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戊戌变法前后,他就呼吁人们学佛、信佛,到了晚年,他对佛学的研究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九二二年开始,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国学院任教期间,开始对佛学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佛教的源头、佛教的传入、佛教的演变等诸多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且指出佛家所讲的法“就是心理学”
一、以中华佛学研究所25年办学经验为基础,融合汉传、南传与藏传佛教之精华开创佛教研修之新纪元。 二、运用佛学数位典藏与知识管理系统,建立佛教资讯学程。 三、重视梵、巴、藏之佛典语文的训练,及加强英、日语之学习,并建立佛典翻译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