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
※使用 Google Chrome 浏览器查看Android版,鼠标按右键并点选“在无痕视窗中开启连结”;使用 MicrosoftEdge 浏览器查看,请使用“新InPrivate视窗”浏览,键盘输入Ctrl+Shift+P。 《金刚经》是一部论“空”最透彻的佛典之一,但往往却也最难讲述。本单元收录法鼓山圣严法师两场《金刚经》的讲座,除了传统的讲经方式,法师更以现代、实用的主题分类,将经文的深意转化为现代人 易懂、易读的语汇并穿插许多精彩的生活实例,让人人都能活用《金刚经》,带领大家一同深入如金刚一般无坚不摧的大智慧
完成割除胆囊的手术后,外科医生经常有个习惯就是把胆囊剖开,把胆囊中的胆囊石取出,看看胆囊内的状况、胆石的数量和形状。当遇到病人的胆石比较浑圆、大颗而坚硬,我们便笑称这就是佛家的舍利子。其实真正的舍利子是什么呢? śarīra是舍利梵语的译音,它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
地球生态令人忧心,唯有净化人心,才能缓和生态危机;人人合心、协力,方能拯救苦难人,因此要把握“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摘自本书〈自序〉 近年来上人忧心地球危机、气候异常以及种种人祸,因而提出把握时间,开拓空间,关怀人与人之间;本书即收录相关开示,共分三辑,阐释“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理念,内容由“总论”至“应用”层面,范围从自身推及众人,借佛典故事或现代实例,传达可落实于生活的人生智慧。 “时间”部分──有“微观时间”、“时间快慢的分界”、“分秒有效‘用’”三章,阐述上人独特的时间观,以及如何看待、珍惜时间,才能有效地善用时间
从佛教诠释学的视角看星云大师的《佛法真义》 诠释―对于经典、传统或文本,给予合理的解释,以达成意义的理解、思想的创新、文化的转型、宗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与思想中一个既古老又普遍的现象。古代印度的吠陀文明,希伯来旧约传统,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佛教,华夏六经及诸子传统,佛典汉译及其诠释,希腊哲学、宗教传统,耶稣基督的《新约》圣经文化,默罕默德的《古兰经》传统等,上述这样的文化、宗教、哲学传统中,没有一个不曾经历经典诠释与理解的实践。也正是这个缘故,以诠释、理解作为对象的学问―诠释学,正如美国学者唐纳德.罗佩兹的说法,“无论如何都不是一门新科学”
金刚经功德是有很多的,在我们学习金刚经的时候,也是需要让我们能一直保有好的信念,让我们能够坚守心中对金刚经的感悟,从而也是会让我们拥有好的感触,使我们真正的见识到金刚经的作用,让我们能拥有好的人生见解。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力。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圆满“全球佛教代表世界和平交流会暨国际佛光会第七届第一次理事会议”行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10月6日搭机前往维也纳佛光山,主讲“般若心经的生活观”,奥地利佛教协会副会长Marina、驻奥地利台北代表处副代表陈执中伉俪等百余位中奥信众欢喜共结法缘。 “《心经》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心保和尚以生活化的方式,用许多故事来解说《心经》所直指的般若空性,让听法的大众对平日经常诵持的经文,有更深入的体悟
学佛如同攀登高山,不仅要知道方向、路径,最好还要有一位识路的向导,不然也要有具经验的同伴同行,才能安全且稳定地登上山顶,欣赏美丽风光。 了解佛法如同知道路径、方向,佛陀将真理内容及觉悟次第,都告诉了我们,经过祖师大德的集成,这些都记载在经论里。识路的向导如同有经验的师长,依著师长的教导,可以使我们修学的路走得正确、平安,而且还可以省却许多摸索的阶段,从“亲近善士”为四预流支首位的教说中,就可以知道他的重要性
《摩诃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五蕴都是空,度都是苦厄舍利子的颜色希望是空,空,空,舍利子诸法空相不灭,污垢和污垢都不干净,增加 不希望的是无目耳鼻咽喉的意识即无色声音的香气接触也没有眼界,没有意识界,没张殷实作品价格有无知,没有老死,没有痛苦,没有路,没有智慧,得不到故菩提萨位,般若波罗蜜多故心张殷实书法价格支持,所以无恐惧地逆转梦想,涅槃三世诸佛,般若波 《心经》的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张殷实福字是佛经系列中语言极为简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极为重要的古典着作。 张殷实官方网站佛典中,字数最少,但影响最大。 目前,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最流行
信息时代的弘法因缘、都市道场的法喜功德,人间菩提路,佛国万里行! 佛历二五五一年(2007)岁次丁亥二月初八,香港“行脚僧团”成立。法喜“佛国万里行”十年弘法计划(2007-2017),优化都市道场的学修体系,如法僧团比丘的丛林生活。供养来自国内外比丘大德,云水道场、行脚禅修! 佛教文化资讯中心成立于一九九五年八月,以佛典电脑化为主要工作
“观世音”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中文译名,原意为“探视下界的神”或“由高处往下观之君主”。最早出现在西元三世纪印度和尚僧铠所翻译的佛典《无量寿经》里。西元五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