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
以中医角度看,会以脏腑失调为着眼点。而由于“肺开窍于鼻”,其中与肺脏*相关最大,其次为脾、肾脏*。 中医治疗的重点是“固本”,令肺、脾、肾脏强健起来,使津液输布回复正常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够为人体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它还能滋养经络。气血津液是人体健康的保障,如果气血津液出现异常,人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1)气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早稻收割,晚稻移栽, 大秋作物此时进入重要生长期,农民得赶在立秋时完成插秧工作, 起风时感觉凉爽,不像盛夏时的热气蒸腾; 清晨地面会有雾气,望去一片晶莹露珠; 同时,感觉到凉意已至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自然界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后由热转凉,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 也要避免肃杀之气,以适应秋天容平的氛围。 其次,秋天宜早卧早起
小雪节气过后,天气变得更加寒冷,由于暖气、空调等供暖设施的使用,室内很热,而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另外,一些人喜欢吃火锅等辛辣食物。这些都容易让人产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口腔溃疡、口干舌燥、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
中医认为,血具有营养身体、养育心神、调节津液、维持阴阳平衡、抵御外邪等功能。气与血构成了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早在《内经》就已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暑热未消,秋燥来临,人的肠道经过盛夏折磨,变得十分虚弱,在夏秋交替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养护,很容易发生便秘、腹痛、腹泻等肠道不适,影响着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肠道不适看似是个小问题,可能隐藏着全身性的疾病风险。因为肠道不仅仅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排毒器官,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它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免疫力,影响着身体健康
林沛湘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高等教育工作60余载,曾长期担任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是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林沛湘教你学中医诊断》根据林老20世纪70年代初编写的《中医学基础教学参考资料(诊法、辨证)》整理而成。全书包括诊法与辨证两大部分
运动减肥,除了会感觉到疲倦感,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出汗。很多人以为出汗就代表身体的脂肪得到燃烧了。以为出汗能够排毒,对于皮肤有好处,甚至能够流出一定的脂肪帮助我们身体减肥
俗话说的好小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是在三分治疗的基础上经行的,在经过全方位的检查确诊之后再经行系统的治疗。 要说到养胃,粥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它非常容易消化,尤其八宝粥最适合需要养胃的人群食用。这是由于在八宝粥中国含有大量的花生、杏仁、白糖等,并且热量也非常的高,经常食用对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最后一组天干,是壬水及癸水。就是之前李居明微博经常分享的观点:壬水是阳性,癸水是阴性,壬水是江河之水,癸水是天之津液。日元是乙木,甲木,需要水来滋润,但用洪水来滋润,可以吗?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