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
地点:外语学院小会议室5231 主讲人简介: 赵秋荣,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美因茨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自明末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始,就遇到第一道门槛,亦即西方话语如何转译为汉语。而系统化解决该问题则是在晚清,由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共同跨越这一障碍。当时的中国学者不懂西方语言,多数传教士也不能用中国语言准确表达西方自然科学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西方科学对于中国语言是全新的知识领域,无对应的表达方式
唯一权威的华东政法大学考研网站为大家提供:2019年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本站由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创办,更多华东政法大学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2019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850名(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93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920名
作者简介:袁丽梅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史、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邮箱: ylmtranslation@163.com 本文通过对知识翻译学中“知识”概念的思考认为该理论话语对待“知识”的独特视角反映出其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对人类翻译行为正面价值的肯定与强调由此展现出鲜明的理论立场
许钧,浙江省龙游县人,1954年生。现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兼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王任( 2005-201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王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江苏作家协会副主席,并担任META.BABEL.《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外国文学》《中国外语》等国内外io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已发表文学与翻译研究论文200余篇,著作7部,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30余部,译著《追忆似水年华》(卷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诉讼笔录》及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翻译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翻译学概论》等作品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 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2008年和2010年两次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2011年获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201 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本报讯我国著名梵语学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系教授金克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金克木先生生于1912年,安徽寿县人。1930年到北京,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和文学创作
专业世界排名第一,奖学金超多,罗马一大到底是什么神仙学校? 罗马第一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La Sapienza),简称罗马大学,又称罗马一大。做为一所全球著名的综合性大学,罗马第一大学无论从教学质量还是学位的含金量上看,都是无可挑剔的全球优秀大学。 2019年古典文学世界排名第一,考古学11名,图书馆与信息管理第43名,自然科学57名,物理学34名,艺术与人文62名,其余专业也大部分在前100名
发布时间:2022-07-07文章来源:浏览次数:416 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推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MTI)授权点申报工作更好开展,2022年7月4日晚,人文学院线上举办了“人文素养与影视美育系列讲座”第二场。特邀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传英教授以“全球语言服务业发展与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会议由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兴国主持
6月12日下午,我校成功举办“辽宁省第二届‘一带一路’语言与文化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受疫情影响,本次论坛采用在线方式举行。论坛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省外语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处承办,以“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激励创新”为宗旨,旨在为辽宁省及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研究生搭建交流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鼓励创新思维的崭新平台。 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苗兴伟教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吴光辉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孙宜学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慧玉副教授出席本次论坛,来自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13所高校的500余名师生参与线上直播
2020年11月14日至12月19日,陕西师范大学俄语中心与莫斯科国立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高等翻译学院联合举办作为跨学科问题的未来翻译家培养系列学术活动。莫斯科国立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副院长瓦列里·哈斯内赫教授、俄语中心俄方主任娜塔莉·察廖娃、高等翻译学院院长、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尼古拉·卡尔波夫斯基、副院长奥莉加·果斯基科娃分别就《俄罗斯民族历史、文学及文化》《数字时代翻译学的跨学科性问题》《翻译的困境:翻译解决方案的类型学分析》《人工智能翻译及其带来的挑战》等主题做了系列精彩主题讲座。 自2017年莫斯科国立大学成为丝绸之路“三个联盟”成员以来,与我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