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洗
神赐给我们不同的恩赐,是要我们运用从神来的恩赐,彼此配搭,分工合作,使神的教会合一。 12节保罗以身体来比喻教会,以肢体来比喻教会中每个人有不同的恩赐,教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不是一个组织,信徒有如肢体各有不同的恩赐(功用),但都连于身体(教会),彼此配搭分工合作。 13节保罗谈到教会的意义;教会是有各种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分别为圣,都是从一位圣灵受洗,从神得生命,用生活来见证神,荣耀神,所有的生命都是出于同一个生命源头,就是圣灵
米甸与其他外族的联军人数虽众,但是因为基甸的扰乱战术,使他们相互残杀,区区三百人但却充满信心与同心合力的队伍,竟然击败了看起来实力强大的联军。所以得胜不在乎势力,有实力有纪律的少数,反而能胜过散漫的多数。从这次战役中,你觉得信心的团体应如何面对强大的潮流? 彼得再次讲道,他除了重申上次证道的重点,耶稣就是基督之外,他更强调耶稣就是摩西所说的“那先知”,以及日后先知们所指向的那一位
耶稣做了两件事情大大的触怒了法利赛人 文士和祭司 以至他们对祂动了杀心: 一是自称为神的儿子与神同等 这在他们的眼中是僭越 亵渎了神; 二是在安息日医病赶鬼 藐视律法。 为什么安息日是如此的俱有争议性呢? 安息日是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赐 是神赐给以色列人永远的凭证(出31:13) 是以色列人引以为傲的标志。问题是 以色列人在其上增添了许多人为的条例 即便是现代也有许多对于安息日的争议 例如按电梯键或使用手机这些行为 是否会触犯安息日
属灵长辈叮咛我们信主重生后才是硬仗的开始,使徒保罗在第七章也指出同样的交战,肢体的律和心中的律的争战。就连耶稣在受洗后在禁食中也受撒旦三次的试探攻击,挑战耶稣的人性。作为基督徒的你,是否也有同样争战的经历? 有的解经家认为第七章在说到基督徒成圣的教义
1. 相信耶稣立即称义,但成圣却是一条漫长道路吗? Q. 1相信耶稣立即称义,但成圣却是一条漫长道路吗? 📕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 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哥林多前书6:11) 📕写信给在哥林多 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不要忘记初衷,永远要走。最近办公厅中国***中央委员会发布了“意见巩固和深化主题的教育成就”不要忘记最初的心记住你的任务”(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他们的实际情况。 党的最初抱负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目标的集中体现
然而仔细想想,我的人生似乎并不比我的师弟更有意义。我虽已受洗,是基督徒,然而我对上帝的理解,对上帝的心意,还是没能领会,至少没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的人生的标杆还没找到
看您的信就跟看电影剧本似的。一开始一桶黑漆一般,接着镜头渐进,微光侵入,慢慢地光流入暗,就像白色的漆掺入,不,那就是光本身, 有什么比光扩散得更快呢?很快全都是白色,纯净耀目的白色,黑色被全然地驱走。光是那么美,它带来了生命和喧闹
那时候,百姓都在期待(默西亚),为此,人人心中推想:或许若翰就是默西亚。若翰便向众人说道:“我固然以水洗你们,但是比我强的一位要来,就是解祂的鞋带,我也不配。祂要以圣神和火洗你们
当尊严与自由争取到时,却往往发现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与风险;当我们不必从压迫者的桌下拾取零碎时,当我们要昂首尊严地离开宰制时,我们必须自己承担生命的种种责任; 有时我们和当时的以色列一样,忍不住想放弃尊严与自由,只为可以定期地或安全地可以取用压迫者桌下的零碎(过去用餐时大锅的肉)。其实当人想成为真正的人,或独立的人时,总要遇到这样的抉择,往往我们也会习惯地美化过去的屈辱。你珍惜现在的自由么?你相信即使现在因自由而遇到困境,但是苦的会转成甜的么? 彼前2:1-10 看看这段经文里要我们“抛弃”什么?要我们“渴慕”什么?我们要除去一切虚假的行为,去达到虚假的目的;我们要渴望真实,也就是渴望上主的道,尤其是初受洗的弟兄姊妹,更要在新生命开始时,就渴慕上主的话,竭力在其中找到生命的养分,领洗已有一段时间的朋友,更是不能放弃在圣经中,找到新的养分,正常的教会(信心的团体),一定会提供各种机会给成员接触上主的话,如果不然,这个团体就会因各个成员灵性的发育不良而枯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