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7月18日下午五点,经过为期两天的研讨,“少林寺与禅宗祖庭研讨会”圆满落幕,14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在“禅宗祖庭”分论坛、“禅宗与宋明理学”分论坛、“少林学”分论坛阐述各自观点,探讨交流思想心得。研讨会有效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中国优秀文化,深化了佛教“中国化”历史成果,成果斐然。 “禅宗祖庭”分论坛有五场主题研讨,交流论文43篇,内容包括禅学、史学、综合等,研究视角多样,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元,这些研究对深入挖掘祖庭文化、促进祖庭寺院之间交流、丰富中国优秀文化有着积极的借鉴、促进作用
三、时间:2020年7月1日14:30 四、地点:济川校区D2301 五、主讲人简介: 李承贵,长江学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儒佛道治理思想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儒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古代哲学、儒学与宋明理学、儒佛关系、20世纪中国哲学、哲学方法论、伦理学、文化哲学等。主持、完成国级、省级社科基金项目8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在《中国哲学史》《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海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先后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0余项。 电话:0523-80769096、80769066 建议**浏览器:Firefox、Chrome、Safari
2019年10月17日晚,《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纪念学报创刊40周年暨学报作者讲坛第十讲”在校图书馆521室成功举办。上海儒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做了题为“宋明理学视域中的朱子学与阳明学”的讲座。讲座由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系朱晓鹏教授主持,近百名校内外师生聆听了讲座
胡翠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中西翻译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在《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国际汉学》等核心刊物上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文坛的翻译论争与文学、文化论争”和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一般项目“汉学家陈荣捷的宋明理学英译及著述与20世纪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
明末清初唯物论者王夫之阐述的关于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思想。王夫之认为,动静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动静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动静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包涵的。他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宝
引言人:梁奋程(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后) 讲 者:林东鹏(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 地 点:鹅湖人文书院(新北市中和区中正路797号三楼之二) 本文尝试从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一书分析他如何借由反思海德格之康德诠释而带入其关怀:关于中国哲学中“智的直觉”之问题。牟宗三极为赞同海德格把康德的知性主体活动解释为一种超越性统觉的“对象化”活动,也批判了康德把人的认知活动只囿于有限的表象性认知,牟认为在中国哲学中承认了人可有无限的认知活动,可达神知,神心。而海德格诠释现象学的康德理解中,对于想像力问题的讨论正可在康德哲学与牟氏中国哲学之间的搭起一座连系性的诠释桥梁,原因在于他所诠释的想像力涉及到一种先验的自我形构能力,即以图式化综合了纯粹直观和纯粹知性,是一种存有论综合,因而具有一种创造性的类无限心
“我来过绍兴多次,但讲学还是第一次。”3月22日下午,应市有关部门邀请来绍的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金观涛先生走进市区府山脚下的中华商祖祠内,为绍兴的“金粉团”和阳明心学爱好者带来一场《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学术讲座。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金观涛梳理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演进过程,力图在还原中国哲学思想史真实情状的基础上,让人们了解、把握王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实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杨承印1926年出生。他是河南南阳镇的艺术理论家和雕塑家。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系,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留校任教
程颢、程颐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评传》在考察了程氏兄弟家世、治学道路以及仕宦生涯的基础上,并在儒、道、释学的关系中,阐明了他们的哲学、自然科学、政治经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思想等。指出在哲学观上程颢主张“心是理,理是心”的本体论,而程颐则主张“有理则有气”,这一区别也影响到他们的其他主张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3日 08:52浏览次数: * 为了更好地使用该资源,请先在微信公众号中绑定个人读者账号。 (图书馆公众号二维码) 《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是一个汇聚中国历代思想与文化名家生平、观点、经典著述和年谱的专业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近现代版)核心资源包括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和中国历史学家戴逸教授领衔编纂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众多知名学者编纂的《康有为全集》、《梁启超全集》、《宋明理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等经典著作,内容丰富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