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
问:昙鸾大师说不断烦恼得涅槃分,是很好的吧? 常敏法师:是啊,信心念佛,无论是谁,都会不逆不违地得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被阿弥陀佛愿力牵引,轻而易举往生净土。只是众生为三毒烦恼所执,以致沉沦五恶之海,不信阿弥陀佛他力的愿心,所以才会有所谓易往而无人的说法。为什么不把世事摆在一边,努力去追求听闻阿弥陀佛本愿大道的功德呢?难道不知获得永劫不朽生命,即可体味无量寿之乐吗?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若以众生观之,佛则普为一切众生也;若以一人观之,佛则专为我一人也
洞见生命真实,才能解除生死疑情;明见生死流转与寂灭的因缘,才知如何善待此生的情缘与法缘。明见四念处,就能了知生命,非我非我所有,亦非他人所有,只是因缘业报的呈现。当下舍断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只见因缘,不见人我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1、为什么在你寂寞的时候才说爱我,在你孤单的时候才靠近我,在你哭泣的时候才抱着我,我在你眼里到底算什么,当你依偎在别人怀里的时候,你是否想起过我。 2、有一天,如果你故地重游。是否会对这个曾经给予你喜、怒、悲、欢的地方生出久久的怅然,是否可以让你陷入深深的冥想
《佛学大辞典》:(术语)又曰清净法眼。禅家以之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鹫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
首届“六祖文化旅游节”即将开幕 将在四会六祖寺举行“六祖祭” 佛旅网讯 2015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三是六祖慧能大师示寂日,应大众孝心祈请,六祖寺上大下愿方丈率四众弟子于此日下午举行“六祖祭”,晚上主持——“万盏明灯供六祖”。以智慧之光缅怀先祖,纪念誉称“东方如来”的六祖慧能大师。 活动当日适逢六祖寺举行肇庆(四会)首届“六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昨晚和今早在不同地方,不约而同读到三句表达方式不同,但意义相同的话: “任何体验如果未达到极致并终归寂灭,都会重新出现,悲哀总会回归。”――黑塞《悉达多》 “我经常会有那种感觉,如果这个事情来了,你却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一定会再来。生活真是这样,它会让你一次次地去做这个功课,直到你学会为止
我们修行华严经的过程中,有时间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华严经偈颂,华严经偈颂对我们非常的有帮助,华严经偈颂也是修炼华严经的过程中早早晚晚都会遇到的一部分知识。所以说我们趁这个机会给大家普及一下华严经偈颂,希望各位师兄们能够认真记住。 信法如佛真供养,则得生在如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