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全著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篇,子学时代介绍了孔子、墨子、孟子、战国、老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经学时代介绍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学文化。 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2003网站太阳集团主要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肩负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任务。现为研究生开设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共选修课《东北亚概况》、《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等课程。为本科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养成教育讲座》等必修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西方哲学史》、《逻辑学基础》、《公共关系实务》等选修课及《礼仪实训》、《公关知识讲座》等综合技能训练实践课
超越性是人的本性 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人不仅具有把握"在场"生活的能力 还可能对"尚未到场"的生活作出反应。突破现存生活的规定性 作出超乎现实的追求 正是人的特性
17世纪哲学一般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开端。中世纪的方法――尤其是经院哲学,在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衰落了。17世纪常被称为“理性的时代”,既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传统,也是启蒙运动的序曲
《ACLS人文科学电子图书》(ACLS Humanities E-Book HEB)由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ACLS)提供。HEB现收录3700多种专著,出版年代最早为1820年,最新为本年度,以英语为主,同时包括少量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和法语著作。这些专著均由专家精心挑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许多是“普利策奖”(Pulitzer)与“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的获奖著作
李承贵,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具体负责人、学术委员、研究员。曾任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0—2003),南昌大学教授。 兼任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哲学史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理事、 研究领域:孔孟荀儒学、易哲学、宋明理学、儒佛关系、中国近现代哲学(现代新儒学)、老庄哲学、哲学方法论、文化哲学
陈民镇,男,1988年8月8日生,浙江苍南人。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历史文献学博士后。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为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
1. 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是一所在全球都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医学大学,在科学领域的科研专家和学术成果誉满全球。 2. 该校是欧洲最杰出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之一。 3.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该校在数学及自然科学(理科)领域位列全球第54位
1970年生,湖北武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
本书包括有实证主义的东渐、徘徊于形而上学与实证论之间、实用主义的引入与变形等五章的内容。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自19世纪后期开始,亦被系统地引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哲学冲撞交融,成为近代中国引人瞩目的哲学流派。西方近代的实证主义在其衍化过程中,历经数代,并形成了不同的支流,这种变迁演化,在中国也几乎一一得到了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