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附件【要玩就玩最好的51972022年秋季学期博士研究生课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期末考核题目.docx】 附件【要玩就玩最好的51972022年秋季学期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核题目.docx】 附件【要玩就玩最好的51972022年秋季学期硕士研究生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核题目.docx】 附件【要玩就玩最好的51972022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期末考核题目.docx】 附件【要玩就玩最好的51972022年秋季学期硕士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期末考核题目.docx】 附件【要玩就玩最好的51972022年秋季学期硕士研究生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考核题目.docx】
时 间:2013年11月29日(周五)上午9:10 专家概况 :毛新志教授,哲学博士,湖南新浦8455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主要研究科技哲学、生命伦理学和公共政策,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学研究》等重要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出版专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审视》、《电子健康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转基因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研究》、一般项目《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评价问题研究》和重点项目《高科技前沿的伦理问题研究》3项,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学问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学校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李红岩,男,1960年03月出生,中山大学哲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法学博士,威尼斯人亚洲服永久关闭教授,现任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年获得“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具有所谓“主体主义”的特点,而且强调“实践的优先性和本原性”,本文将这种解读概括为“主体→客体”范式。由于这种解读具有排斥“自然辩证法”、缺失唯物主义原则等缺点,因而造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肢解”和曲解。同时,本文将国内主流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概括为“现实事物—矛盾”范式,认为由于这种研究强调“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等基本观点,因而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
2020级非全日制硕士公共必修课选课通知(2020-2021第一学期集中班) 发布者:段志英发布时间:2020-09-09浏览次数:143 我校针对2020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MBA、MPA、单招)在2020-2021学年开设4门公共必修课,分两学期开课,一学期开设2门,集中上课。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设140002C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00002C6科技文献选读,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设140001C6自然辩证法概论、100004C6硕士英语-学术翻译实践。请相关学生及时选课,按时上课
文章来源:通识中心发布时间:2017-12-14浏览次数:191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是教育部规定的博士培养层次的思想政治必修课。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新时代面临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凸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百年变局”的引领、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是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以及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的视野,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社会文化利用及其社会条件、社会属性和社会后果
秦志敏教授,男,1954年1月出生,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师进修班学习
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教授,生命伦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分管医院办公室、宣传部、人事部及工会委员会。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医学会第一、二届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以及《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伦理学卷编委,《中国医学伦理学》特聘审稿专家,出版专著《控制生命的按钮-生殖伦理》,在中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医学研究及医学伦理学研究论文数十篇
论文抄袭、研究成果造假、伪造文献……近年来国内大学、科研机构一些学者的造假新闻不绝于耳,屡见报端。特别是随着论文查重手段的进度,这种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难于隐藏。学术不端成为了高校的阴影面,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冯庆来《大学教师如何做好科研——以自身经历为例》 王汉封《钝体空气动力学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程 云《追逐教育科研梦想 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科研工作体会交流》 梁 延《广播融媒体突围的“四度”空间 ——以湖北之声战役宣传为例》 涂永前《零工经济崛起与劳保法制的变革》 潘建红《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国家社科项目发展趋势研究》 刘福臣《视觉的未来——关于设计艺术的探讨》 戴翔《通往北方之路---挪威当代首饰艺术与设计》 任铁未《2019年物理学研究热点拾零》 向运华《以写论文的态度写申报书》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北京科协专业智库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资源开发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