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南通大学生物学学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生物学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3年神经生物学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成为南通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培育学科;所属学科神经科学与行为学为ESI排名前1%学科。依托本学科组建的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2001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16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2021年CA-Cancer J Clin公布的癌症数据,2020年全球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42万,居女性癌症第6位,而中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为8万。 不少人存在疑问,子宫内膜癌这种恶性肿瘤一定要切除子宫吗?还存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能吗。 目前普遍推荐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指征包括: (1)年轻生育愿望强烈的患者; (2)经专业病理医师确诊的G1子宫内膜样癌; (6)对治疗方案及风险充分知情接受严密随访
康铁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PI,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2003年,获德国Bielefeld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丁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肿瘤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2004-2013)。兼任中国药学会和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浦东新区科协主席。 长期致力于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个性化研究,主要聚焦蛋白激酶、表观遗传、肿瘤免疫等方向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1986),美国Virginia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1-200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所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因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2015-),北京市首批科技新星,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
陈益华研究员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6.8-2009.6在University of lllinois at Chicago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医学类期刊中,医学类排在第一的是Ca-Cancer J Clin,影响因子为131.723分,去年为115.84分,第二的是NEJM,影响因子为59.558分,去年为55.873分,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杂志排名第三位47.120分,去年为41.908分。 三大著名的杂志影响因子分别为:Nature(38.138分,相对于去年下降),Cell(28.71分,相对于去年下降),Science(34.661分,相对于去年上升)。 中国期刊Cell Research达到了14.812分;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为13.6分;Nano Research 为8.893 分;National Science Review 为8分;Molecular Plant为7.142分;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为6.459分
刘博士一直致力于医学影像组学人工智能研究。近年来,聚焦恶性肿瘤量化研究,将医学影像转化为可挖掘数据,创新性地基于影像组学构建个体化预测模型,用于肿瘤精准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以第一或通讯 [含共同] 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临床肿瘤学顶级期刊J Clin Oncol、Ann Oncol、Clin Cancer Res和影像学顶级期刊Radiology等
癌症为什么要运动?在2017年的Breast Cancer Res Treat的期刊中谈到癌症患者术后6周做8个月的运动,在8年后的死亡率仅5.3%(注1)。又根据2018年Sleep Med Clin.的期刊中指出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癌后病患的睡眠品质,还有大家最关心的是在化疗期间可否执行运动?答案是可以的! 在同一篇期刊中也有提到化疗期间可以执行运动 (注2)。另外在2019年Support Care Cancer期刊 提到癌症病友做有氧运动结合阻力运动可以提供最好的效果,特别在运动表现、减少疲乏感、改善生活品质方面(注3)
曾任中山大学第五医院副院长。2016、2017、2018年“岭南名医”。从事耳鼻喉头颈外科25年,专注鼻内镜外科、鼻粘膜疾病综合治疗、鼻颅底外科,以及耳显微外科,耳鼻整形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