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
学校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开发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先后与德国唯利勃兰特中学、英国海布里奇中学、美国北卡堪美罗私立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开展了互派教师执教、学生合作探究课题等活动,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赴友好学校交流访问,迄今为止共有758位师生到国外交流学习。英国海布里奇中学师生来访就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我校学生开展了全英文交流,将我校学生的《白河水污染调查报告》带到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展示,受到BBC的关注和报道。2017年,美国堪美罗学校20余位师生到我校交流访问,他们走进国际理解教育课堂和物理学科小组研究性课题《小电池大能耐》课堂,与我校学生一起进行课题探究性学习;访问结束,美国学生Eddie留在我校进行了一学期的中国文化课程学习;2017年,美国顶尖名校圣乔治与我校签定友好合作协议,共同举办美国圣乔治中学国际教育中心,招收中美双文凭高中班,为学生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邱化玉,1963年出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省“151”人才第一层次。 主要从事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有机元素化学、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新型有机硅化合物和聚合物、具有光电性能的有机功能分子和聚合物、OLED和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已在J.Am.Chem.Soc. Adv. Mater. Adv.Opt.Mater. Chem. Com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他引3200余次,H因子34
Z-Communications,Inc.始终承诺遵守要求,不断提高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并提供及时的交付和卓越的服务。” 二十多年来,Z-Communications Inc.在VCO和PLL技术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Z-Comm是商业/无线市场最大的VCO和PLL模块制造商
主要从事有机小分子以及过渡金属催化剂配体的设计 、合成及在手性先导药物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包括基于亚胺盐和烯胺活化机制的伯胺 、仲胺催化 、以及基于氢键活化机制的手性磷酸催化及其过渡金属催化等一系列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 。目前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Ed. ,Org. Lett. Chem. Comm.等10余篇 ,他引近500次 ,部分工作被《Science》或《Synfacts》作为点亮报道 ,其工作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肯定
第四届电机及电子工程研究生校际会议于7月13日及14日于澳门大学国际图书馆举行,是次共收录发表110多篇论文,大会从中选出12篇颁优秀论文奖,其中澳门大学有3篇获奖,分别是冼世荣的《一种崭新的应用于并行数模转换器与N-路径滤波器的抗时序错位多相时脉产生器》,指导老师为马许愿教授和余成斌教授;欧阳家豪的《具暂态改良技术的 1V 10 bit 120-MS/s 电流操控式数模转换器设计》,指导老师为马许愿教授和余成斌教授;戴宁怡的《三相四线制电力有源滤波器的比较》,指导老师为韩英铎教授和黄民聪博士。 电机及电子工程研究生校际会议旨在为电机及电子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及鼓励亚太区内各大学的进一步合作,是届更首次有来自台湾的大学一同联合组织,为澳门未来电机及电子科技发展提供一个难能可贵的互相交流机遇,加强澳门的国际化进程。 是次会议由澳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及台湾交通大学联合组织,并由澳门大学及澳门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办,更得到IEEE Macau Computer Chapter及IEEE Macau Joint-Chapter CAS/COMM 、澳门基金会、澳门旅游局、澳门电力公司、IEE及IEEE香港分会的鼎力支持及赞助
陈益华研究员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6.8-2009.6在University of lllinois at Chicago从事博士后研究
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新闻屡接民众投诉油站喷嘴故障及轮胎漏气 紧急通讯中心呼吁勿占用911资源(图) 卑诗紧急通讯中心(E-Comm)公布去年收到10种最多的非紧急求助电话类型,提醒民众切勿在非紧急情况下占用911资源,以免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 尽管公众认识到社会对紧急服务需求增加,但紧急通讯中心指接线员仍经常收到非紧急求助电话,并公布年度10大排名,除了油站喷嘴故障、轮胎漏气、有人晚上在公共场地打篮球,还包括有人没为狗只清理排泄物、垃圾桶被盗用、孩童用粉笔画花游乐场、手机卡在长凳、查询全国电信中断最新消息、汽车雨刷损坏及在洗车场**队。 紧急通讯中心在网站nonemergency.ca列出替代资源,让民众在有需要时能作出正确联系,并希望在省民同心协力下,确保911资源能充分运用在警方、消防及救护紧急服务上
应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于2010年11月25日访问福建物构所。李教授和郭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石墨烯电化学研究”和“铁系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相关特性”的学术报告,并与物构所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李景虹,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我们致力于解决困扰新药研发和生产领域的重大瓶颈问题-分子骨架的高效生物合成与修饰。目前我们已在聚酮,甾体和氮杂环类分子骨架的研究中取得了较系统的原创成果,建立了一系列普适的、高效的碳骨架改造和生物合成方法,在Nat Com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Chem Sci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并拥有近10项发明专利。实验室老师担任了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工业及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青年学者工作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湖北省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以及F1000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常委和委员
郭宝春,男,1975年3月生,籍贯江西,博士,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改性及复合材料。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业委员会委员、《合成橡胶工业》、《世界橡胶工业》、《Ann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编委。近年来,主持完成了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